●在政府收入上,清理各种收费,全面取消不合理的收费;把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土地出让金、探矿权和采矿权出让收入等纳入财政预算收入;改进完善个人所得税,可把九级征税改为七级征税,并降低税率,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负担,等等。
●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利润和资源占用税,一定要严格征收,特别是经营利润要提高上缴的比例。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则应减免税费,让他们能够生存发展,在这些企业就业的劳动者才有可能提高收入。
经济参考报:刚刚公布的中共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收入改革和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给予了很大关注,您认为,我国收入分配不合理主要是哪些方面?会产生什么影响?
苏海南: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劳动者的收入水平相应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由于受多种原因的影响和制约,我国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问题也日趋严重,其中,收入分配关系不合理状况尤显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在国民收入“大蛋糕”的分配中,政府、企业分得多了些,居民分得少了些;二是在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上,国有企业利润明显上缴少了,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税负则偏重了;三是在企业与劳动者的分配关系上,这些年来总的状况是利润侵蚀工资;四是在老百姓之间的分配关系上,城乡居民之间、不同地区居民之间、不同行业劳动者之间、不同层级劳动者和居民之间的不合理收入差持续距扩大。
这种状况,已经不仅制约了居民的消费能力,影响到启动和扩大内需,阻碍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且已经引发了群众的不满,使收入分配这一经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为社会问题。
经济参考报:收入分配问题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也在采取各种措施,那么您认为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
苏海南:首先是调整政府、企业、居民三者之间的分配关系。这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居民收入增速相对于政府和企业收入增速偏慢,从1997年至2007年的十年间,三者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11.28%、14.26%和16%,导致居民收入比重持续下降。虽然近四年居民收入年均增速有所提高,但仍然稍低于GDP的增速。针对这个问题,应通过政府适度减少税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企业让利等措施来增加居民收入。在政府收入上,清理各种收费,全面取消不合理的收费;把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土地出让金、探矿权和采矿权出让收入等纳入财政预算收入;改进完善个人所得税,可把九级征税改为七级征税,并降低税率,以减轻中低收入者的负担,等等。在政府支出上,建立公共服务型预算,明确用于社会保障和其他民生建设的额度和比例并逐步提高。
其次是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分配关系。对国有企业的经营利润和资源占用税,一定要严格征收,特别是经营利润要提高上缴的比例。目前光中央国有企业的利润每年就达到了9000亿到上万亿,目前只按5%到10%上缴利润,还有三分之一国企不需要上缴利润。因此必须调整这一分配关系,对国企加大多收的力度。而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则应减免税费,让他们能够生存发展,在这些企业就业的劳动者才有可能提高收入。
经济参考报:如果企业有了资金,就一定会给劳动者涨工资吗?尤其是那些私营企业?
苏海南:这就要靠一些制度的建立。比如要普遍建立劳资平等协商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行工资集体协商,通过市场经济的通行做法来建立一个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也就是随着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相应同比例提高职工的工资,使职工工资与劳动生产率同步增长,改变过去利润侵蚀工资的状况。同时,可研究建立资本所得与劳动报酬增长宏观、微观比较制度,由有关部门或研究机构研究提出资本与劳动报酬分配的合理比例关系,引导劳动报酬的合理增长,防止资本所得侵蚀劳动报酬。
经济参考报:您认为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的重点是什么?
苏海南:我认为,当前的重点是“提低控高”,“提低”主要是提高农民、城乡困难居民、企业退休人员和低收入工薪劳动者四部分人的收入。其中,农民人数最多。目前农民人均年收入只相当于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的30%,所以必须提高农民收入。这要从多方面入手,比如提高农产品价格,鼓励农民外出打工等措施增加收入,但从根本上看还要靠加快城镇化进程以减少农民和普遍实行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生产经营方式,需要短长结合、常抓不懈。城乡困难居民收入低一般由家庭成员有病伤,鳏寡孤独,或失业等原因造成,需通过提高标准并发放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失业保险金、医疗救助费等,以及帮助失业者就业等多项措施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企业退休人员退休金明显低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其人数也多,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中央对此非常重视,已经连续六年提高其待遇,今后还需要通过统筹改革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制度和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来平衡相互之间的分配关系。低收入工薪劳动者主要分布在外向型经济企业、私营企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从人员看主要是各类企业生产一线职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总量达上亿人,他们的工资长期偏低。因此,提高这部分人员的工资要作为重中之重。
“控高”主要是调控不合理、不公平的高收入。一个是调控部分企业高管的过高收入。要贯彻落实去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规范央企负责人薪酬管理;指导各地规范地方国企负责人收入分配,使其收入与职工工资保持在合理倍数之内;严格规范国企负责人职位消费管理制度,查处违规增加个人收入行为。健全上市公司内部制衡机制,防止公司高管实质上自定薪酬。其次是调控垄断行业的偏高过高收入。要对其正式职工的全部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以及住房公积金、企业年金等进行全面调控;完善并实施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再次是调控社会某些群体的偏高过高收入,加强规范灰色收入和打击非法收入。包括规范公共部门的制度外收入;强化股市监管,强制上市公司分红,对炒股获暴利者加强征收个税,逐步改变“肥了少数人,亏了亿万小股民”的状况。
经济参考报:那么,有什么措施能够保证提低控高和调节收入分配顺利进行呢?
苏海南:国家发改委领导已经明确宣示:十二五规划中将就居民收入分配改革,以及居民收入预期指标等制定具体的目标。要把有关指标纳入各级政府的规划和年度计划,有的可设为预期性指标,有的可设为约束性指标,并将其放在重要位置,而把GDP增长只作为居民收入增长的前置性指标,调整原来的单一GDP导向,把民生建设目标作为重要的导向指标。当前,尽管有的地方已将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纳入官员政绩考核,但所占比重并不高;尽管有的地方把居民收入作为评估经济社会发展数据质量的一个方面,不过关注的重点仍然是GDP。工资增长幅度、劳动报酬占比、居民收入增长比率(包括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三个可量化的指标,并没有真正成为对地方官员考核指标。因此,应将居民收入增长纳入政绩考核,强化政府的责任。
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制定出台有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的政策。各地则需要按照中央有关精神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有关政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地方的有关具体贯彻落实政策,使之形成一个政策体系,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供政策依据。
经济参考报: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涉及收入分配领域自身,又涉及经济社会体制和经济发展方式、经济结构,您认为应有怎样的配套措施?
苏海南: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需要标本兼治、配套改革。除了抓好上述收入分配自身的深化改革外,同时还要应从两方面来抓好治本工作。
一方面是深化经济社会体制改革。首先要改进完善各种资源配置制度,大力规范资源配置行为,尤其要重点规范土地、矿产、能源等资源配置行为,整治存在的突出问题,堵塞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漏洞,杜绝违法违规操作,从源头上防止资源配置不公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其次要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城乡居民由于户籍不同形成的身份差别,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减少农村人口比重,同时大力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从根本上降低农民增收的难度。其三是从财税、金融等多方面大力加强对非公有经济的扶持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贷款难、税负重、非市场化干预多等问题,为其正常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以利于促进增加其职工的工资。同时要深化国有垄断行业改革,认真落实打破垄断的各项措施,允许并真正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进入,打破垄断;逐步推动国有企业从竞争性领域退出,以利于从根本上促进缩小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其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以减少行政收费和权力寻租行为的发生;逐步理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事权、财力关系。
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强化各级人大的监督职能,加强对政府财政预算内外收入支出的监督,切实监督其中用于社会保障和其他用于民生转移支付的比例、额度是否满足保障和改进民生的需求,否决用于豪华楼堂馆所建设等不当支出、不当投资等;更好地保证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有就是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引导全体人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财富观,逐步扭转唯利是图等错误观念;同时,逐步对用人单位以及个人分别建立信用、征信管理系统,对不守诚信且屡教不改者建立污点档案,形成压力和监督机制,全面恢复社会诚信,为规范分配秩序奠定思想基础和创造有利环境。
另一方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包括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技术要素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加快缩小我国劳动生产率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差距,继续做大“蛋糕”。同时,改变我国现行外贸依存度过高的格局,减少和控制国际经济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外向型经济领域劳动者收入的冲击;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在“十二五”期末实现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估计这将间接促进农民至少增收7个百分点;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使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到40以上%,促进就业、减轻第二产业就业激烈竞争压力,估计可以间接促进二产劳动者提高工资5.3个百分点;还要继续调整地区经济结构,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形成合理经济布局,为从根本上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创造条件。可见,要完全解决收入分配问题,我们必须既要有决心,又要有耐心,同时也要有信心,持之以恒长期抓下去,最后一定能够取得好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