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地方又开始拉闸限电。一些企业不得不开三停四。甚至老百姓生活用电都无法保障,不得不隔三岔五地点起蜡烛。
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拉闸限电并非电不够用,而是不让用——些地方为了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倒推出用电指标,而人为限制用电的结果。
节能减排是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发展,而绝对不是限制发展。因此,实现节能减排最根本的手段是要靠转变发展方式,靠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靠技术进步和全民的节能意识的提高来实现。为了节能而干脆不让用能,为了实现目标,干脆限制企业正常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这是典型的因噎废食之举。如果我们的节能减排目标靠这样的手段来实现,不仅失去意义,也失去了人心。
比如,一些限电地区的企业,为了维持正常生产只能纷纷购进或租赁柴油发电设备自行发电。而柴油发电机多了又加剧了柴油紧张,企业苦不堪言不说,从全局角度,节了电却浪费了同样宝贵的油,污染也不降反升。
道理如此简单,笔者相信,有关地方的行政长官们绝对没有糊涂到搞不清的地步。那么,他们为啥还要这样做?深挖一下背后的思想根源,还是错位的政绩观在作怪。
错位的政绩观让这些官员们把自己的位子看得高于一切。我们知道,对于“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不少地方是把它作为一项一票否决的刚性指标下达的。这就意味着如果完不成,就会直接影响到官员的政绩甚至威胁到自己的位子。因此,这一目标在这些官员眼里就成为和自己政绩紧密相连的数字,只要数字能如期实现,哪怕只是短期内的“实现”,能应付差事、保住政绩和自己的位子就万事大吉。至于数字背后的意义早已变得不那么重要。
其实,类似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并非只存在于节能减排这一个领域。比如,为了在特定的敏感时期内压煤矿事故,不是在安全生产上做文章,而是干脆责令区域内的煤矿停产。类似的糊弄上面政策的“对策”的屡屡出现,究其根源就是我们的某些官员们眼睛只会盯着上面,只会对上负责。只要让上级领导满意,哪怕是糊弄到满意也行。至于下面是否满意,老百姓为此是否要点蜡烛、爬楼梯,企业是否会增大成本,那就不是他们考虑的事情了。
心里只装着上级而没有装着百姓,根子出在干部评价体系上。一位先哲曾经说过,靠不道德的手段达到的结果,本身也不可能是好的。因此,我们在考核下级时,就不能只问结果,不问过程。比如节能减排,我们既要看这个地区的能耗指标下降了多少,更要看它是怎样下降的,数字是否真实可靠,是否经得起时间检验。只有这样,节能减排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并真正造福社会、造福百姓、造福未来,类似为了节能指标而让百姓点蜡的做法才能从根本上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