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表示,中国目前仍然是成本推动型的、结构型的通胀压力,而并非需求拉动型的通胀。他建议解决这个问题要在财政政策上下工夫。
在李稻葵看来,中国目前绝大多数部门生产能力仍然充足甚至过剩,和八十年代中和九十年代初物价上涨的机制完全不一样。因此,现在的物价上涨主要是成本推动型的,路易斯拐点基本上来到,推动我国劳动用工成本提高。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环保和节能减碳要求提高,使得国内企业运营成本提高。此外,资金流动性充足也是一个辅助机制。
针对这种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李稻葵建议,政策应该是全方位的,主要在供给方下工夫,主要是财政政策下工夫。“多减一点税,针对某些部门多给一点补贴,让生产能力短期不足的农产品或者蔬菜增加供给,同时适当控制一点囤积、投资的行为,这样的话价格上涨就会有所缓解。”
李稻葵还指出,通过若干政策组合,才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缓解价格上涨的压力。在采取财政政策措施的同时,适当地在坚持可控的、自主的基础之上,放大汇率波动的区间,加快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通过这个方式化解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