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工资,还有什么不涨
2010-11-10   作者:付雁南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字号
    一些随处可见的变化,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几乎遍布社会各个层级,并延展到许多民生的细微角落。
    你可以在时常光顾的超市里看见它。在上海,降价6元钱的卫生纸、便宜两角钱的鸡蛋常常被一抢而空。家庭主妇们忙着在购物车里堆满花生油,餐馆老板则成箱地抱走食盐和白糖:“能囤就赶快囤点货吧,反正什么都在涨价。”菜市场上的大蒜10元一斤,饺子馆儿里的免费蒜泥已经不见踪影。
    人们已经很久没有这样清晰地感受到物价飞涨。尤其是,这次它影响的不再是钢铁、化工,而是与老百姓的寻常日子息息相关的日用品。
    “豆油涨价,粮食涨价,蔬菜涨价,糖涨价,燃气涨价,”一位黑龙江的老人在市场前连声叹气,“再这么涨下去真是什么都买不起了。”形势不妙,连一辈子都在种菜的农民也在一本正经地分析,化肥涨价跟“房地产资金的进入有很大关系”,因为“政府打压房价,股市不景气,这些资金可去的地方不多,就进入了流通领域”。
    这些小人物不大明白自己的生活怎么会突然被搅乱,但可以肯定,无论引起物价上涨的原因是哪一种,他们都只能被动接受,既无从选择,也无处躲避。上班族们在抱怨“什么都涨,只有工资不涨”;家庭主妇们则气愤地说:“原来买一桌菜的钱,现在只能买几个鸡蛋。”
    这场面实在有些出人意料。毕竟,就在不久前,报纸上还到处是关于经济的好消息:比如,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攀升;再比如,近10年来,GDP增长幅度年均超过10%。
    另一组数字也显示出这种繁荣。前三个季度,国家的财政收入增长了22.4%;上半年,央企的利润增长了57.1%。与此相比,普通人的账本则显得有些寒酸。近10年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而在农村,这一数字只有6%。
    还不是最坏的。电视上、报纸上、网络上正在吵吵嚷嚷地讨论着新增加的税负,房子要缴税,车子也要缴税,在物价上涨的背景下,这些隐忧更让人惴惴不安。
    如今,物价一上涨,钱袋子跟着再次缩水,就连想尽各种办法买到便宜蔬菜,都成了一件可以在邻里间炫耀的事。买到低价菜的技巧成为人们在论坛里讨论的热门话题,方法包括“提前收看天气预报”、“选择中午冷门时间前往”等。还有的人,干脆拿出炒股票的劲头来对待那些生活必需品,哪些东西可能涨价,无论是白菜还是食用油,立刻就成批地买走。
    过去几年,当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气势恢宏的盛事接连鼓舞着人们对生活的期望时,转脸回到个体生活的普通人,却未必能体会同等比例增长的幸福感。他们转过身就要为最具体的生活大伤脑筋,比如,一头大蒜的价格。
    还有更多故事,其中一些发生在内地与香港之间。深圳的主妇开始奔波几十公里来节省花销,她们坐火车南下香港,是为了采购大量的食盐、苹果、鸡蛋、酱油、卫生纸和洗发水。而因为深圳的物价不断攀升,许多原本为了省钱而寄居内地的香港人,在积蓄眼看要花光的当口,不得不再一次搬离深圳,返回香港。
    虎视眈眈的通胀,笼罩在寻常人家的头顶上。就连曾经衣食无忧的人们也开始备感艰难,买菜做饭这样的日常琐事,也被忧虑和抱怨逐渐充满。
    在人流熙攘的街头巷尾,无论是主妇、白领还是农民,每个人都能列举自己被涨价扰乱的生活。这些故事很琐碎,汇集在一起却不容忽视。这些最普通的人,他们细微的努力正在推动社会发展,他们能否享受经济繁荣带来的幸福与安稳,正变成急需回答的问题。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高培勇:解决收入分配需改革直接税 2010-11-10
· 收入分配改革将如何“指标” 2010-11-03
· 影响收入分配的“三大差别” 2010-11-03
· “十二五”之盼:收入分配改革跨出大步 2010-10-19
· 十二五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2010-10-18
 
频道精选:
·[财智]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观点擂台:谁是“柴油荒”的祸首?·[思想]陈晓彬:货币战未必真打起来
·[读书]《五常学经济》·[读书]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
 
关于我们 | 版面设置 | 联系我们 | 媒体刊例 | 友情链接
经济参考报社版权所有 本站所有新闻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新闻线索提供热线:010-63074375 63072334 报社地址:北京市宣武门西大街甲101号
Copyright 2000-2010 XINHUANET.com 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证0100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