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多日的柴油短缺,使南方一些地区的工业生产、交通物流、晚稻收割受到影响。“柴油荒”的形成,有炼油企业检修减产、经济回暖带动工业生产用油攀升、渔业农业季节性用油增加等原因,而一些地方的突击式拉闸限电,也加剧了柴油的供不应求。(11月7日《人民日报》) 客观地说,今年的油荒成因复杂:比如国内炼油厂8月至9月出现大规模检修,导致产量下降明显;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地方炼油厂炼油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生产积极性下降,出现减产甚至停产。加上此前台风和冷空气接踵而来,也直接影响油轮靠岸和油品资源调入。但不得不承认,从9月开始,众多省区开始对部分企业实施强制性拉闸限电或提高供电价格,在众多催生油荒的因素中,这种一刀切的限电举措确也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我国单位GDP能耗在5年内必须下降20%。今年5月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且提出“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集团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都要追究主要领导责任”。这一预警显然远远强过了“国N条”对楼市的效能,不少地方纷纷出台拉闸限电政策。 企业用电受限,只能发电自救。道理很简单,相较于发电激增的成本,订单不能如期完成的后果更为严重。柴油发电机成了抢手货的现实起码有两重隐喻:一者,节能减排的底线是不能影响正常的企业生产,淘汰落后产业也不能一刀切地玩拉闸限电,先有饭吃,然后才能谈得上环保或者低碳;二者,能源的可替代性告诉我们,节能考核要防止“按住葫芦浮起瓢”,用电与柴油的“拆东墙补西墙”,不仅靡费燃油资源,反而形成了更大的污染。更严峻的考验还在后头,一旦熬过了今年的“目标”,现有工业用电格局难免会出现报复性反弹,在没有能耗转型意识兜底的现实语境下,如果节能目标再度来袭,油荒的衍生危机可能更为恶劣。 节能减排的规划当然没有问题,但节能目标如果因为有“捷径”可走而衍生出各种乱象,社会为之支付的“演出”成本必将成为不可承受之重。就如眼下,工业生产、交通物流、晚稻收割等都被绑架着为种种节能乱象埋单。据说中石化、中石油已准备放量供应,以纾解愈演愈烈的柴油荒,但从根本而言,如果不能校准节能减排的行为模式,下一轮减排风潮下的柴油荒恐怕就不是放量能拯救得了的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