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民生报告:“以人为本”写出沉甸甸的答卷
关注民生,改善民生,这成为‘十一五’期间突出的亮点。政府也在由增长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即民生型政府转型,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解决民生问题之中。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大蛋糕的分配向民生领域倾斜力度逐年增大,让人感到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社会保障支出,从2006年的2010.02亿元到2010年预算安排3185.08亿元,中央财政投入力度连年递增;
——教育支出,从2006年的536亿元到2010年预算安排2159.9亿元,一年一个新台阶;
——医疗卫生支出,从2006年的138亿元到2010年预算安排1389.18亿元,连年实现跳跃式增长;
这一笔笔“真金白银”,直接促动着“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日趋完善,新增就业人数稳定增加,教育和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2006年召开的两会上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一系列关系重大的民生改革措施,推动中国经济航船从过多地关注经济发展转向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和改善人民生活。
从医疗卫生改革到完善教育体制,从增加居民收入到扩大社保覆盖面,一系列民生改革举措的出台扫除了阻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 (据《新华社》)
建设服务型政府条件基本成熟
根据中央部署,“十一五”期间,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建设服务型政府,从中央到地方都进行了有益探索,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理论界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已经达成共识。无论从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探索来看,还是从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实践来看,在全国推广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条件已经基本成熟。
建设服务型政府就是要解决政府管理中为谁服务、谁来服务、服务什么、怎样服务等关键问题,因而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是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为企业发展创造优良的服务环境,是“为谁服务”的问题;服务型政府是由以政府为主的公共部门来提供公共服务,是由政府部门、政府服务类机构、公共服务事业法人共同提供公共服务,是“谁来服务”的问题;服务型政府所提供的服务包括维护性、经济性和社会性公共服务等部分,包括为实现公民权利、促进经济发展、推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服务什么”的问题;服务型政府主张转变政府管理方式,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阳光政府、电子政府和高效政府,其实质是以最有效的方式提供给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公共服务,是“怎样服务”的问题。
建设服务型政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化解社会矛盾与维护社会稳定的总抓手。公共服务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和谐的功能。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公共医疗、义务教育等公共服务制度,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保障弱势群体利益、保持社会利益均衡的根本措施。建设服务型政府,也是对经济波动与经济周期进行有效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公共服务支出能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达到抑制消费或拉动需求的目的。
(据《瞭望新闻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