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 >> 经济理论
中国经济尚未到达“刘易斯拐点”
2010-08-13   作者:新华社世界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 孙时联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章索引

“二元经济”发展必经两个阶段
日台韩等国家和地区经历“刘易斯拐点”简况
“人口红利”促进工业化迅速发展
中国经济怎样面对老龄化现实

  日台韩等国家和地区经历“刘易斯拐点”简况

  一般研究认为,日本、台湾、韩国经济相继于上世纪60年代、60年代后半期至上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出现刘易斯拐点。

  日本:
  1960-1961年间,日本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逆转,供求关系的变化加速了工资的上涨。日本产业总体工资上升率1955-1960年间平均为5.6%,1960-1965年间则达10.4%。从1955年至1965年,日本产业总体工资几乎翻了一番。在城市化方面,日本1960年的城市化水平约为63%。
  1959年日本推出最低工资法;1960年开始推行全覆盖式的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全民医疗保险和全民年金保障;为扶持弱势企业设立农业基本法和中小企业基本法;1963年,日本政府发表《关于产业结构的长期展望》,推出以重化工业为发展方向的产业调整政策;企业逐渐开始实行年功序列制,以防止熟练工人的跳槽,并于1970年开始推行职业训练基本计划。

  台湾:
  在1967年之前,台湾企业的招聘人数小于劳动者的应聘人数;此后,这一现象发生逆转,全社会出现招聘人数超过应聘人数。台湾经济也由此从劳动力供给过剩开始转为供不应求。在工资方面,在上世纪60年代后半期之前,台湾农业部门日雇佣劳动者的工资基本保持平稳的上升态势;之后,农业部门日雇佣劳动者的工资上升速度开始加快。此时,台湾的城市化率约为62%。
  面对劳动力相对不足的局面,台湾当局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行技术创新政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大对外,尤其是对大陆的投资力度;治理通货膨胀;提高人口素质,以质量代替数量。

  韩国:
  上世纪80年代初,韩国开始出现劳动力相对短缺的局面。与此相对应,自1982年后,韩国制造业工资开始出现大幅增长。特别是在1986年-1990年的5年间,其制造业工资平均年增长率高达21%。在城市化方面,韩国在1980年的城镇人口比例约为57%,之后迅速超过60%。
  上世纪80年代,韩国政府针对国际经济环境变化及国内经济变动的新形势,提出“稳定、效率、均衡”的发展方针,力求在结构调整中求发展。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韩国政府将“科技立国”方针作为重点。在1981年-1987年的全斗焕任总统时期,韩国进入工业化成熟期,在1985年之后开始逐步推行此前已经进行立法的全民医疗保险、国民年金和最低工资制等三项措施,注重社会保障体系的全面建设。


1234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涨薪潮”不能证明刘易斯拐点来临 2010-07-15
· 中国是否进入“刘易斯转折点” 2010-04-22
· 刘易斯:被自己人“干掉” 2009-05-20
· 蔡昉:刘易斯转折点对我国影响深远 2008-04-25
· “人口红利时代”离“刘易斯拐点”有多远 2007-05-14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不够职业的基金业“被娱乐化”·[思想频道]钮文新:美国需要的是加息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