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紧的环境提供更大的转型动力
经济参考报:有一个担忧就是,成本上升会不会影响中国制造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霍建国:从主要大类的出口和市场的变化来看,也不是没有出路。因为目前对新兴市场的出口还是比较好的,比如对金砖四国、东盟和拉美等国的出口。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复苏普遍好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新兴市场出口空间还是有的。再者,这几年的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尽管进展不大,但不少产品的竞争力还是有所提高。部分中高端产品竞争力坚强,例如机电产品里的电子通讯、电站成套设备,船舶、汽车零部件等还是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所以我们判断,虽然人民币汇率变化以及出口税税率调整多少有些影响,但是对高附加值的总体影响不大,可能会对轻纺和农用消费品影响会大些。原料消耗比较大、附加值比较低的产品回旋余地比较小,可能会感觉压力大一点。
经济参考报:从目前来看,各种成本压力纷至沓来,外贸企业尤其是纺织等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利润率承受压力。您对这些出口企业有何建议?
霍建国:我认为还是要根据不同的市场情况,做好市场的营销工作,这和定价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市场比较顺畅的时候,其实可以通过提价转移掉一部分额外成本压力,做好成本的核算。总之是要加强对市场的研究力度,特别是对新兴市场的开发和拓展,这恐怕是摆脱困境的一个出路。另外,还要下力气增加产品附加值,有些产品稍微改进完全可以报出一个新的价格,也就是必须要走质量效益型道路。
同时要在控制成本方面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压缩管理成本和不必要的开支。同时在职工福利方面,也要根据企业的能力保持一个平稳的调整。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改善和承诺,实际职工工资的变化应该和企业效益挂钩。另一方面,金融避险意识要增强,现在汇率风险比较大,特别是大型成套设备和中远期合同,如果没有避险意识,将来很可能在结汇上受损,这点要提醒这些企业。
对企业来讲,已经没有选择余地,外部环境和内部成本压力已经存在,要想挺过这关,要么做市场,要么做产品,靠加强管理来节省成本仅能短期维持。这实际上说明了市场环境和企业竞争会更加激烈,企业应该正视这种变化。我相信那些优秀企业应该能够渡过难关,偏紧的环境反而能提供更大的转型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