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思想频道(2010版) >> 经济理论
走自主创新之路 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
2010-06-24   作者:吴红/信用评级与国家金融安全课题组组长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章索引

对全球信用评级模式的反思与借鉴
信用社会化加速发展凸显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的紧迫性
中国选择信用评级模式应遵循的基本规律

  信用社会化加速发展凸显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的紧迫性

  (一)信用社会化的加速发展呼唤健全的信用评级服务

  金融危机的本质是信用危机,化解信用危机的关键是要构建合理、科学的信用评级办法,更为准确的向投资者揭示债务人的信用风险程度,从根本上解决信用风险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以维护社会信用关系的稳定。中国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地跨入一个信用时代,信用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的基石。信息的广泛使用使其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影响力日益增大。
  从国内看,中国信用经济发展的特殊国情凸显了准确揭示信用风险的重要性。我国正在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切实改善融资结构,实现间接融资与直接融资的均衡发展,提升金融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能力。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的融资结构中,直接融资规模占非金融机构总融资规模的比重,从2003年的4.0%上升到2007年的最高值26.2%.由于直接融资完全是依赖企业的信用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因此信用评级的标准、质量和权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国金融战略的成败。此外对于众多尚无能力建立内部评级体系的商业银行,采用外部评级是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降低信贷风险控制成本的有效途径。信用经济的大发展是中国崛起,民族复兴的基础性力量,任何在信用风险监控上的失误都有可能葬送来之不易的发展成果,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
  从国际看,我国的对外投融资行为需要信用评级来指引全球信用风险,确保中国在国际经济领域的正当利益得到应有的维护。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官方外汇储备规模最大的国家,外汇储备超过2.4万亿美元,下一步随着资本市场的逐渐放开,我国将向民间债权国性质转变,大量的国际投资,无论是直接投资、证券投资还是其他投资都需要有及时准确的信用评级信息做指引。另外,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将使我国逐渐发展为国际重要的金融中心,如果我们不未雨绸缪,发展本土评级机构进入这个新的国际评级市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市场定价权将拱手让人。以及在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同样需要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提供可靠的风险信息给予指导,并对中国企业的信用水平做出客观的评价,避免企业因此付出不必要的投融资成本。

  (二)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运作方式存在重大缺陷无法充分及时揭示信用风险

  我国信用评级业目前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严重问题,信用评级模式的重大缺陷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无法回避的问题。
  第一,信用评级业的运作方法仿照美国模式,弊端重重。这主要表现在评级机构之间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谋求生存和发展,无法保障评级机构在发生企业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时,以公共利益为重。我国评级机构的定位与美国一样是依靠市场调节的竞争主体,而且评级准入门槛低,评级机构众多,在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况下,竞争机制使信用级别买卖公开化。向受评对象收费的评级收费模式把评级机构与受评对象利益结合起来,增加了评级风险。企业通过要求评级机构预评级来逆向选择,促使各评级机构之间不得已展开了给予高级别的竞争。在这样的机制下,评级机构没有太多的动力通过提高评级技术来准确揭示风险,而是集中在为争夺市场竞相掩盖风险上。信用评级作为金融市场的风险预警机制和重要的金融监管工具,如果无法客观反映风险,将影响政府对金融风险判断的准确性,削弱国家通过金融手段调控宏观经济的能力。
  第二,国家缺乏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系统规划,法规缺失,监管无力。我国在信用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虽然有几个部门规章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做出简单规范,但是层级太低,权威性差,明显落后于实践。监管多头负责,政出多门,浪费资源,还造成了监管的重叠与监管真空,实际的结果是没有一个监管机构有权力和能力从全局的角度规划中国信用评级业的架构,统筹协调整个信用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这些问题与评级竞争相结合进一步扩大了我国评级行业的缺陷。
  第三,评级市场被美国机构主导,严重威胁我国金融主权。2006年以来,美国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利用我国在信用评级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在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的情况下,长驱直入中国的信用评级市场。在很短的时间里,他们通过收购中资评级公司控制了我国2/3以上的评级市场,使我国正在丧失对本国资本市场的话语权和主导权。更为严重的是,美国评级机构已深入至国家经济技术安全的领域,在我国可以不受限制地参与包括政府、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和军工背景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的评级,进而掌握我国国家发展规划、各种重大商业机密和军事科技状况,我国的经济和技术信息、甚至一些国防技术信息对外暴露无遗,这将危及我国国家整体竞争力和发展战略的实施,直接威胁到国家安全。
  在当前监管无力、法规缺失、恶性竞争和美国机构主导市场的背景下,中国信用评级业难以承担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赋予的责任,严重制约了国家金融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分析其因,主要是由于在我国信用评级体系初创时期,缺乏相关经验和前瞻意识,从而产生了盲目崇拜美国评级模式的心理;同时,对评级体系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信用评级的本质理解不深,把评级作为一般金融中介服务,使植入市场机制的评级体系越来越背离公众利益。
  中国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预示着未来的十年将是中国金融体系获得大发展并取得重要国际地位的关键时期,中国整个金融体系的发展包括信用评级体系只有走出一条不同于欧美发达国家的道路,才能展示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优势,既能够维护本国的经济和金融安全,又有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重新构建。

123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新华社经济参考报社,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发表使用。
 
相关新闻:
· 在全球信用评级体系中中国要扮演更重要角色 2010-06-29
· 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信用评级体系 2010-06-28
· 中国信用评级高峰论坛共同文件 2010-06-28
· 构建中国特色信用评级体系的建议 2010-06-25
· 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评级体系 2010-06-24
 
频道精选:
·[财智频道]天价奇石开价过亿元 谁是价格推手?·[财智频道]存款返现赤裸裸 银行揽存大战白热化
·[思想频道]全球若触发第三次大萧条,谁之过?·[思想频道]用正确福利制度改变收入分布失衡局面
·[读书频道]《五常学经济》·[读书频道]投资尽可逆向思维 做人恪守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