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泛珠三角九省区开通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信息网。 本报记者闫祥岭 摄
| 日前,泛珠三角劳务合作已经实现了从传统异地招工向信息共享的转变,劳动力有序高效流动正在推动着这个区域的经济迈向深度合作。
分析人士认为,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发展的效果如同滚雪球一样,具有很强的拉动效应,一旦劳动力转移发生问题,也同样会对经济延缓产生反向的“雪球效应”。
2004年7月,广东、广西、贵州、湖南、四川、云南、海南、福建、江西等泛珠三角九省区在广州签署了《泛珠三角九省区劳务合作协议》和《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联席会议章程》,正式建立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联席会议制度。
劳动力有效流动力促优势互补
作为劳动力主要承接地之一的广东省,每年有来自泛珠三角地区就业人员超过1000万,占所有外省在粤就业人员总数2/3以上。
以广西为例,截至2008年底,广西外出务工人员到泛珠三角沿海省份务工的总人数超过350万人,其中,外出到广东省务工人员就接近330万人,是广西外出务工人员最多的劳动力输入地。
早在2004年2月,两广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就签订了关于加强两省区劳务合作的协议书,推动双方加快搭建区域劳务合作交流平台,加强跨省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加强区域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随后,广西又与福建、深圳等省市签订了劳务合作协议书,2005年,广西参与签署了《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劳动力市场联网合作议定书》。
2007年,《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平台建设建议书》签署,提出要创建一种“政府搭平台、岗位送农家、农民得工作”的跨省区用工模式,并将建立跨省区务工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目前,按照《泛珠三角劳务合作协议》要求,泛珠三角九省区加强联系与交往,按照平等自愿、市场主导、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发挥泛珠三角区域九省区在劳动力供求、就业服务、职业培训、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等方面的互补优势,切实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和落实相关劳务合作协议,有力地促进了区域间劳动力资源的合理、有效流动。
毕业生“一卡通”方便就业
泛珠三角区域人才服务合作第八次联席会议向泛珠三角区域的贫困优秀高校毕业生免费发放20000张《泛珠三角区域高校毕业生就业一卡通》,持卡人可在泛珠九省区任意省区本级人才市场免费享受诸多人才市场服务,如办理档案托管、落户等人事代理手续;参加现场交流会;在人才网发布求职信息;参加各类培训班;在人才市场出版的相关媒体上免费刊登求职信息等。
今年联席会议的主题是“共同行动———心系高校毕业生就业”,会议统一搭建泛珠三角区域人才网“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区域内各省区将共同发布中央和各省区高校毕业生创业与就业政策,共同发布各省区高校毕业生招聘信息,共同发布各省区高校毕业生见习基地岗位信息;发布高校毕业生个人求职信息,举办泛珠三角区域网上人才交流会。
湖南省人事厅副厅长杨春林介绍,一卡通按照每个省2000张左右的规模发放,区域内各省区本级人才市场与本省各高校就业部门联系,学校推荐贫困优秀学生名单,由各人才市场负责审核,然后将名单和毕业生有关信息录入到一卡通中,持卡人可在泛珠三角区域内任何一家省本级人才市场享受免费服务。
毋庸置疑,一卡通的推行,在高校毕业生区域就业上迈出试探性一步,农民工之外,亟待就业的毕业生成为泛珠三角区域间劳务合作的又一个关注对象,“大劳务”理念初现,无疑会带来区域劳动力资源的优化组合。
劳动力合作产生“雪球效应”
广西劳动与社会保障厅厅长蒋明红认为,在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劳务合作框架性协议基本完备的条件下,加大区域之间劳务合作协议落实力度,构建区域劳务输出和输入的长效机制,成为“雪球效应”产生的必要条件。
制定和完善有关制度,推动泛珠三角各省区劳动就业的协调和衔接。针对目前出现的泛珠三角区域省区间无法落实双向对接时签订的协议,组织了培训但达不到企业要求,送来了工人但待遇不能落实,后续服务跟不上,存在大量劳动者盲目流动和企业招不到人的问题,除要有制度化的安排之外,还要有必要的激励约束督促机制。为此,泛珠三角各省区在充分分析各自差异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各自就业政策制度,筹划制订区域流动就业章程,消除就业的壁垒,为区域内人员流动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提供平等、高效、优质的服务。
建立和完善跨省就业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当前泛珠三角地区进城就业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险政策不够完善,特别是在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因劳务输出方和劳务输入方在计算基数上存在问题,导致农民工养老保险异地转移不能衔接。因此,泛珠三角各省区应有计划地就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特别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方面进行进一步探讨,以达成共识或具体的合作框架协议。
泛珠三角“小时经济圈”呼之欲出
泛珠三角区域“9+2”政府领导共同签署《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后,开始加快构建适应区域合作发展要求的综合交通网络,逐步实现区域内交通运输一体化。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至2008年,包括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在内的泛珠三角区域9个省区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约1万亿元。
泛珠三角“诸侯瓶颈”尝试突破
首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2004年6月在广州召开后,我国南方9省区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签订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了“打破地区封锁,促进市场开放”和“创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的共识。此后四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各方不断打破地区壁垒,在推动旅游、污染、环保等多方面达成了框架合作协议,资源的配置开始在更大的区域内流动。
[评论] “内功”先行应对外来压力
“各省区是‘掌’,区域经济合作是‘拳’,摊开的手掌能够充分发挥各省区截然不同的个性取向,凝聚的‘拳’则能不断显现整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动力。”泛珠“9+2”区域经济合作提出及其付诸实践,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实现了“内功”先行应对外来压力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