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巨头博弈山东
    2008-02-05    本报记者:董学清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中国传统的石油版图上,山东原本是中石化的地盘。但随着中石油、中海油的长驱直入,山东已开始从中石化与地方炼油厂的双方对峙演变成三大石油巨头与地方炼油厂的多头博弈。

总量全国第一 山东“地炼”规模巨大

  山东聚集着大量民营炼油公司,规模、数量居全国第一。1998年底国家开始对地方炼油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历时两年多,山东省共关闭19家炼油厂,压减了392万吨的原油加工能力。经过整顿之后,在全国最终保留的82家炼油企业中,山东占了21家。其中所涉地区包括东营、滨州、菏泽、青岛、济南、淄博和潍坊等地,一些炼油企业年加工能力达数百万吨。
  山东地方炼油厂脱胎于20多年前的小“地炼”。在原油市场被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垄断的情况下,夹缝中生存的地炼企业,靠从国外进口燃料油来生产成品油,发展到如今4000万吨的总产能,是中石化的两倍,成为国内成品油市场中除两大集团之外举足轻重的力量。
  2007年的“油荒”让人刻骨铭心。为缓解“油荒”,在国家发改委的授意下,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开始向地炼企业提供原油,再以优惠价格回收投放市场,以增加市场供应量。山东地炼企业也因此从中石化山东石油分公司获得了49万吨的原油指标,这对饱受原料之困的山东地炼企业来说还是首次。
  有关专家分析,种种迹象表明,此次“油荒”有可能成为促使国家从政策层面推动成品油管理体制改革的契机。
  但从今年1月起,地方炼油企业在成品油业务上再次陷入窘境:原油价格未见大幅回落,采购成本依然极高,而下游成品油价格则没有提高,其对外供应仍属于“倒挂”局面。一些公司的开工率极低,只能靠生产非汽、柴油等其他化工产品维持生机。

油源换股权 中海油强攻山东

  1月2日,中海油总公司与山东省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东营市政府也与中海油炼化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中海油将在山东省东营市东营港临港产业区规划建设面积30平方公里的中海油工业园,投建100万吨原油和成品油仓储基地、炼化一体化基地、精细化工基地等项目,并在石油天然气管网、城市燃气、成品油销售网络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中海油整合山东地炼的序幕由此拉开
  与中石化、中石油相比,中海油是一个以上游勘探业务为主的企业,其炼化项目没有大规模展开,中海壳牌是其规模最大的炼油一体化生产基地,也是为数不多的一个。中海油需要通过增强中下游的实力,拓展其整体运营能力。与山东当地炼油企业合作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据了解,中海油与山东地方炼油企业的整合将采取合资入股的形式,收购的方式是以“油源换股权”,中海油至少拥有51%的绝对控股权。此次中海油初步打算先在山东收编部分地方炼油厂,形成500万吨的原油加工产能。
  一些山东地方炼油企业的负责人认为,这种合资方式对地炼企业而言是可以接受的,地炼企业不缺资金,缺的是原料——原油。如果与中海油合作,长期以来的油源问题就可以解决了。
  据东营市河口区工商联石油业商会会长王猛介绍,此次中海油将在东营收编一至两家产能在200万吨以上的地炼企业,形成500万吨产能,将占山东地炼总产能的1/8。

中石化割据被打破 多头博弈山东市场

  山东原本是中石化的地盘,中石化凭借旗下胜利油田这一原油基地,一直担当着向山东地方炼油企业提供原油的重任,也掌握了更多话语权。
  但是,随着最近一段时间发生在山东的多头博弈,中石化割据山东的状况开始被打破。
  石油巨头博弈山东,看中的是山东地炼的产能优势。2007年12月5日,中石油与山东省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确定双方今后将在重大项目、油气销售网络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双方合作在威海镆铘岛将新建一个年产1000万吨的大炼油项目——镆琊岛石化基地。根据《威海市“十一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对镆铘岛石化基地项目的介绍,该项目建设总投资550亿至600亿元,将形成100万吨石油储备、1000万吨炼油、100万吨乙烯的生产规模。从而形成从炼油到合成材料、有机原料、精细化学品的产业链和优势产品系列,成为山东重要的石油化工生产基地。
  此前,中化集团也曾到山东收编过一些地方炼油厂,如济南石化集团、济南长城炼油厂、昌邑石化等。但是,由于中化集团没有油源,使得这些炼油厂每逢油荒来临就在停产的边缘挣扎。
  而中海油此次雄心勃勃挺进山东,凭借的则是油源优势。山东省炼油化工协会会长刘爱英认为,渤海油田的开发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渤海中的蓬莱19-3油田仅次于大庆,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海上油田。随着渤海油田陆续出油,中海油会将海上原油优势向山东腹地转移。
  此外,中海油挺进山东也希望由此进入成品油销售板块。目前,中海油尚未完全建立完整的终端成品油销售网络体系。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可能正是中海油在山东合作的重点。目前,山东省的加油站大约有1万多座,社会加油站占一半以上。
  对于石油巨头的长驱直入,山东地炼企业无能为力,内心深处可能还有所期盼,希望通过合作来化解油源瓶颈,告别吃不饱的状态,从而能继续生存下去。此间一位专家称,此次与中海油合作,对山东地炼企业而言,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毫无疑问,如果这一趋势能够发展下去,山东的炼油能力会越来越向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大型石油巨头集中。而一无油源、二无分销牌照的地方炼油厂,生存空间会越来越小。

  相关稿件
· 中国石油向受灾6省区捐款1400万元人民币 2008-02-04
· 中国石油五大措施切实保障油气稳定供应 2008-02-01
· 俄罗斯欲拿石油收入为养老注资 2008-01-30
· [议事坛]法国石油巨头被重罚的启示 2008-01-25
· 秦光荣:云南已经确定建立石油炼化基地 2008-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