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气催热清凉消费
进入6月下旬,过去一直以避暑消夏地域特色著称的东北地区也难逃高温炙烤,吉林省长春市更是遭遇多年不遇的连续性高温天气,气温连续10天在30摄氏度以上高居不下。“来长春快10年了,属今年这个时候最热!”市民高峰向记者感叹,他现在平均每天至少要喝两大瓶绿茶、吃三支雪糕、在单位被空调吹九个小时、在家里被风扇吹五个小时。“我媳妇更奢侈,都买了两瓶防晒霜了,还嫌防晒效果不好,最近正吵着要再买一瓶。”他说。 家住长春市亚泰大街中环1号楼的崔琦告诉记者,他们家小区附近的超市最近雪糕和饮料卖得特火。他说:“这几天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我都要去超市买个雪糕,让我惊奇的是,每天早上那两个冰柜总是塞满了雪糕,可一到我下班时,里面的雪糕就所剩无几了。听售货员说,他们最近平均每天能卖1000多个雪糕,有时候一天得进两次货。” 近日,记者走访了长春市沃尔玛超市、亚泰富苑、国美电器、快客奶茶店等多个消费场所,发现空调、风扇、饮料、雪糕、防晒商品、泳装等“清凉消费品”全面热销,部分销售点的特定商品甚至一度脱销。 “去年这个时候,奶茶、沙冰、冰咖啡加起来一天也就卖500多元,最近一段时间,平均每天至少能卖1000元,”在吉林大学附近经营快客奶茶店的王女士言语间掩饰不住生意火爆的兴奋。“这个月销量最好的就是绿茶和凉茶,比可乐卖得都好,每天都能卖出几百箱。”沃尔玛超市一名销售人员自豪地表示。“我们的空调最近都卖疯了!把我们忙得够呛!”长春国美电器的售货员感叹。 据长春国美电器新华店店长吴海介绍,目前该店热销的产品以空调、风扇、空调扇、冰箱等冷产品为主,尤其是空调的销量达到了平时的五倍,即使与去年同期相比,销量增长速度也增长了一倍,许多品牌的空调甚至已经脱销,他们为此正在积极组织货源。 记者近日同样了解了北京、郑州、大连、武汉和深圳等地情况,发现各地“清凉消费市场”的火爆情况与长春市如出一辙。除了一些日常生活的消费品外,高温天气同样催火了夜市、海鲜大排档、酒吧、游泳馆、室内溜冰场等场所,许多商场、店铺甚至专门将打烊时间延后数小时。
成功打“清凉牌”源于遵循“气象经济”规律
虽然高温天气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影响,但在炎炎烈日之下愈发凸显的“气象经济”现象以及众商家遵循“气象经济”规律成功打出的“清凉牌”,却不能不说是这个夏日的亮点。不可否认,就现今社会来讲,气象行业是与各个行业都有所关联的基础性行业,而“气象经济”正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应运而生的新经济形式。狭义而言,“气象经济”即通过对气象条件的利用而进行的经济活动及其获取的效益,如商家根据气象条件的变化进行有益的经营活动等。 长春国美电器新华店店长吴海就表示:“国美的空调之所以在最近一段时间内卖得这么火,主要是国美总部近两年一直与中国气象局保持必要沟通。今年春节后,气象专家就预测今年夏天将是60年以来最热的一个夏天,因此国美在年初备货时就做了充分准备,从而使得我们能在炎热的天气下抢占空调销售的先机。” 长春税务学院信息经济学院教师秦喜亮指出:“气象的变化事关各行各业,尤其与季节变动比较敏感的种养业、家电业、餐饮业和服装业等有着密切联系。经济学有著名的‘一度效应’,也就是说气温发生一度的变化,商品的销售量会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正因如此,气象经济也于近几年在国内被重视起来。” 西方经济学中著名的“德尔菲定律”曾对气象经济做过经典阐述:商家在气象上的投入产出比大约为1∶98,即投入一元就有可能得到98元的回报。受“德尔菲定律”影响,如今许多发达国家的气象信息服务不仅日趋多元,还逐渐形成了产业,并衍生出了“空调指数”“冰淇淋指数”“泳装指数”等跟气象有关的经济指标。例如在德国,每当该国平均气温超过22摄氏度时,啤酒就开始畅销,在此基础上气温每上升一摄氏度,啤酒平均每天便会多销230万瓶--这就是著名的“啤酒指数”。
“气象经济”方兴未艾需逐步完善
虽然中国气象部门从1985年便开提供专业气象信息有偿服务,但气象经济对中国而言仍属于一种方兴未艾的经济形态。2002年12月25日,中国首批气象经纪人在上海诞生,这一新兴职业群体主要从事气象服务产品进行中介、代理服务,利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提供气象信息产品,并向委托人如实介绍相关信息。气象服务经纪人进入市场后,也为中国气象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魏益华认为,气象经济归根结底还是一种对供求关系变动的反应,但它同样利弊并存。她说:“随着科技手段发达程度的提高,人类对于气象变化的预见能力也越来越强,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借此建立一套气象预警机制,根据近期气象的变化,灵活的调整产品组合和销售策略,以求获得更好收获。如有条件,可以寻求符合自身特点的气象服务,将优势发挥到最大。” 吉林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副主任高锋指出,虽然气象经济在今年夏天呈现出火热态势,但同样应看到它现在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气象事业若要实现产业化,还需要政府支持,并设立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其体系。同时,气象信息产品的质量、气象预报的准确率等依然有待进一步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