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观察企业家慈善之举
    2007-06-27    记者:张乐 裘立华    来源:经济参考报

  身为“中国当代第一商帮”的浙商群体,挣多少钱对他们已经不完全是人生的目标。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团一批企业家身份的人大代表“我不在乎富豪榜,而更在乎慈善榜”的宣言言犹在耳,不久前3000名浙商又在16名知名浙商的领衔下,发起了国内首份“浙商社会责任倡议书”。
  他们到底是在弘扬善心,还是在炒作作秀?与其推测他们慈善的目的,不如走近观察,慈善离中国的民间资本到底有多远?

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 摄

  财富和慈善在中国,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新富阶层的迅速崛起,社会各界对富裕起来的企业家们“为富不仁”的批评不绝于耳。浙江企业家的群体行动,能否改变世人对新富阶层固有的看法?企业家们的慈善承诺和实际行动,到底是发自内心的举动,还是出于对功利的追求?

新华社记者 张乐 摄

  有“中国当代第一商帮”美誉的浙商,似乎总是先知先觉。去年全国两会期间,浙江团一批企业家身份的人大代表“我不在乎富豪榜,而更在乎慈善榜”的宣言言犹在耳,不久前3000名浙商又在16名知名浙商的领衔下,发起了国内首份“浙商社会责任倡议书”。
  财富和慈善在中国,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新富阶层的迅速崛起,社会各界对富裕起来的企业家们“为富不仁”的批评不绝于耳。浙江企业家的群体行动,能否改变世人对新富阶层固有的看法?企业家们的慈善承诺和实际行动,到底是发自内心的举动,还是出于对功利的追求?

3000人签名倡议书慈善成为浙商新追求?

  一年一度的浙商大会是浙江企业界最具号召力的年度盛会,大会云集了从五湖四海汇聚过来的近万名浙江商人。在这场盛会上,包括网易首席架构师丁磊,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飞跃集团董事长邱继宝,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复星高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广昌,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等在内的16名知名浙商,发起了一个号召浙商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倡议书。
  然而,让主办方和发起者意想不到的是:这份倡议竟然引起了与会浙商的强烈共鸣,共有超过3000名与会浙商在协议书上签名,承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成为自主创新、转型优化、可持续发展的典范;综合运用社会影响、经济实力和人才资源,在增加税收、扩大就业、慈善捐赠、保护环境、节能减耗等方面,尽到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浙江乃至全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社会责任’四个字已成为越来越多浙商衡量自我和他人是否优秀的核心标准。”《浙商》杂志总编朱仁华告诉记者。他不仅领导着这份与浙商有着紧密联系并以浙商为报道对象的杂志,同时也是历年浙商大会的组委会成员。
  他说,近年来,浙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早在去年的浙商大会上,组委会就推出了国内企业第一份“社会责任”榜单。“而这份倡议书的推出,表明越来越多的浙商正在从‘功利’浙商向‘公利’浙商转型”。
  比如由知名企业家南存辉领导的正泰集团,每年拿出资金资助读不起大学的贫困学生,总计用于慈善事业的款项目前已超过一亿元。“公司高层都非常支持这项工作,有能力多奉献一点爱心,对自己身心健康都有好处。”2005年,南存辉曾以一年6800万元的捐赠傲立民企慈善榜榜首。
  “一家真正成功的企业,不应该只埋头搞事业,也应该心忧社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不应该只有事业心,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说。他领导的娃哈哈集团目前已成长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食品饮料企业。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企业投入在公益事业上的开支已累计达到两亿元。
  中国最大的民营制鞋企业——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从1993年起,开始了频繁的捐资助学行动。目前,他已累计向社会捐助9000余万元,其刚刚获准成立的“王振滔慈善基金会”是目前国内首个以民营企业家名字命名的个人非公募慈善基金会。而王振滔本人也因为其在该基金会所倡导的爱心接力的慈善新模式,而被国家民政部主办的、有“中国慈善第一榜”之称的“善行天下·2007中国慈善排行榜”授予“特别贡献奖”。
  朱仁华评价说,从企业家迈向慈善家,标志着浙商塑造全新社会形象的开始。

企业家质疑四大慈善秀直指少数企业家“功利做慈善”?

  然而,也有一些人、包括企业界人士对部分浙江企业家热心慈善的动机表示质疑。
  同样在杭州举行的2007浙商大会上,受邀前来发表演讲的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在积极肯定绝大多数企业家热心慈善事业、勇担社会责任的同时,也公开批评极少数企业家“功利做慈善”的行为,并呼吁全国企业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勿把慈善当秀场。
  王健林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实力的逐渐壮大,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开展慈善活动开始成为许多企业的新追求。但是在慈善行为的起步阶段,很多企业家对此的认识仍然流于表面,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不和谐音。他总结了目前存在的四种“慈善秀”。
  一是把做慈善当成数字秀。王健林批评说,不少中国企业家做善事只是为了追求在慈善榜单上有一个好看的一个排位和数字。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一些人甚至采取弄虚作假的方法,做数字游戏,把自己的资产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就说自己捐了多少。他说,自己从中国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了解到,民政系统作为接受善款的最主要渠道之一,全年实际收到的捐助款项不到50亿元;而他根据每年公布的中华慈善榜或胡润慈善榜等榜单的数字计算,每张榜单得出的善款数字至少在几百亿以上。“两者之间的数字差距之所以如此之大,关键在于一些企业家在玩数字游戏。”
  二是把慈善当成媒体秀。一些企业家做善事是为了增加曝光率。因此,有媒体报道的各种活动、各种慈善晚会,因为曝光率高而常常有许多企业家主动愿意参加。而一旦没有媒体的参与和报道,企业家的积极性就大打折扣。还有一些企业家但凡有什么慈善捐助,一定要搞一个轰轰烈烈的仪式,大张旗鼓宣传,惟恐世人不知。
  三是把慈善当成营销秀。很多企业家把慈善作为营销的卖点,将慈善和营销一起“捆绑销售”。比如有的企业在产品营销中,把慈善作为卖点向百姓推销:企业每卖多少产品,会把其中的多少钱捐给慈善机构;老百姓买产品既满足了自己的需求,又做了善事。王健林表示,虽然慈善营销好过一点不做,但让慈善为营销服务,这已经丧失了做慈善的本意。更有甚者,在非典和救灾赈灾的捐赠中,把自己推销不出去的东西,甚至是已经过期的商品捐给慈善机构。
  四是把做慈善当成表面秀。“承担社会责任也好,做善事也好,企业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项内容,就是关爱员工。”王健林批评一些企业家对自己企业的员工很苛刻,工资不多,福利不好,却热衷于在外面露脸,做面子工程。他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首先必须将企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员工,然后再进一步惠及社会。
  他呼吁这些企业家在关注慈善、热心慈善的同时,摒弃更多的功利思想,回归慈善的本质。

财富的品质比数量更重要慈善不该是少数人的实践

  “关注财富的品质比追求财富的数量更重要。”王健林表示,事实上,伴随着中国企业的发展壮大,做慈善和承担社会责任,已经不是做不做、该不该做的事情。谁对此认识更早,谁就更主动;谁才真正走得远,做得大。
  他的呼吁,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尤其是浙江企业家的响应。在今年的浙商大会上,组委会关于社会责任的系列评选因为优秀企业太多而显得更加难以抉择。“在整个评比过程中,我们都不断地为一些点点滴滴的细节所感动。”浙商社会责任奖评审委员会评审专家、浙江省工商联副会长郑明治告诉记者。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经过四次严格审核,组委会最终选定了正泰集团等10家表现最为突出的企业,并授予它们“2007浙商社会责任大奖”。
  “之前也觉得履行社会责任一定是大企业做得多做得好,但是此次的评选还让我们有一个意外:就是即便是中小型的浙商企业,也丝毫不输人前。”另一位社会责任奖评审委员会的评审专家对于浙江丽水的浙江扬帆控股集团公司记忆犹新:这家企业位于丽水缙云,总资产只有5000万,但是这些年累计捐款已经达到1600万人民币,占企业总资产将近1/3。“在我们看来,在浙商群体中,社会责任的履行好像已经变成一种时尚,是人人都非常乐于去做的事情,而且每家企业都觉得做了之后脸上很有光彩。”他认为整个社会如果都能形成这样一种风气,那将大大化解社会上的仇富心态,而社会也必将更加和谐。
  让他们更感欣慰的是,一些企业家对慈善和社会责任的认识甚至远远超越了大众对他们的认知。许多企业家纷纷表示:关注慈善,靠个人的能力毕竟有限,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推动“和谐”的进程。
  一些企业家不仅积极投身慈善事业,甚至还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带动社会各界关心和投身慈善事业。如温州商人王振滔在出资2000万成立慈善基金会的同时,也把一种“爱心接力”的模式植入其中。他的基金会在为每位受助的贫困大学生提供4000元现金资助的同时,也要求受助学子签署一份爱心传递协议书,承诺在自己工作后、有经济实力的情况下,同样也资助一名贫困学生。“我的出发点很简单:把这种爱心接力的模式介绍给更多的人,并唤起更多人的参与,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关心公益事业的良好氛围”。王振滔说,一个人的力量很薄弱,但是当这个一乘以13亿,便会爆发出无穷尽的爱的力量。
  “慈善,不该仅有少数人在实践。如果大家都来这样做,我们一定能做更多!”很多在倡议书上签名的浙商表明了这样的心声。

  相关稿件
· 国内首家保险公司捐资的慈善基金会成立 2007-06-18
· 政府更该做慈善事业的守夜人 2007-06-14
· 苏富比将举办庆祝香港回归十周年慈善拍卖 2007-06-13
· 中国企业家呼吁:勿把慈善当秀场 2007-06-04
· 全球CEO文明展受慈善基金会关注 2007-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