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防止泡沫过度系列评论”专题]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在当前世界经济走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中国把保增长、保8%的增长率放在政策取向首位,是十分必要的。值得注意的是,保增长要与优化产业结构结合起来,要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结合起来。那种不顾原有产业结构不合理、不顾对环境能源的极度破坏,而一味追求高增长,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一时的增长,带来日后更为艰难的调整;一时的风光,带来难以修补的破坏。
总体上看,经过近三十年的迅速发展,我国大部分制造业都出现了产能急剧膨胀、多数产品供大于求、市场供应“极大丰富”的局面。不仅在国内市场,在国际市场上,我国已经是几百种主要制造业产品的第一生产大国,有些产品的产量甚至超过所有其他国家之和。钢铁、造船、纺织、轻工业品、家用电气……等等产业,我国的产量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世界第一,汽车也在迈向“超级大国”的征途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既要高速增长以缓解危机压力,又要调整结构、优化产业,十分困难。
在这种产业形势下,中国的增长、特别是以制造业为核心的产业增长,绝不应该仅仅以数量为目的,而是以质量为前提。因此也可以说,产业振兴对多数相关产业而言,不是上大项目,不是扩大产能,而是提高技术含量、增加附加值、优化产品结构。在国际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处于较为有利的竞争条件,他们不仅更有可能获得政府强有力的支持,而且在技术开发、资金融通、产品升级等方面,都有更为宽松的环境,甚至有可能兼并或合并国际“对手”、壮大自己的研发力量。比较起来,这种发展战略可能不那么“轰轰烈烈”,不那么立竿见影,但它是可持续的,是符合产业发展规律的。
值得警惕的是,一些地方和产业借保增长之际,将一些以前未被批准的大项目、污染项目,堂而皇之的上马再建。有些项目处于已经是严重产能过剩的行业,开工之时必然是严重亏损之日;有些项目对生态和环境的破坏极大,“偷步”上马,未来的治理成本将几倍于“效益”;有些项目对能源和资源的浪费过多,从长远看,必然是“不可持续”的产业。从宏观上看,这样做不异于把这些领域的“泡沫”进一步吹大,把潜在的危险进一步积累,最终会引发泡沫破裂、经济下滑。
防止泡沫要多用市场手段。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是市场力量为主配置资源。市场力量以效益为中心,以追逐利润为目标,因此,对于“泡沫”有天生的抵御能力。在特定的条件下,特别是经济处于危机状态时,“有形之手”可以在配置资源方面发挥作用;但是,当经济走向正轨,还是要发挥无形之手的主要作用。
防止泡沫要更多发挥中小企业和民间投资的力量。不可否认,前一阶段大企业、垄断行业在前一阶段扭转经济颓势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主要是通过大企业和垄断行业实现的。但是,产能过剩、经济效益较低等弊端,也容易出现在这些方面。在经济逐步向好的情况下,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大力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经济各个领域。要进一步打破垄断,放宽准入条件,为民间资本创业发展提供更佳的环境。
防止泡沫要加大新产业开发力度,要加大创新力度。其实,现在国内经济也好。国际经济也罢,大家都苦于没有新的经济引擎,没有新的能带动整体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开发新产业,开发新技术,开发新产品。而创新的环境如何,将决定新产业形成的速度、规模和影响力。可以说,谁在创新上走得快,谁就有可能成为新产业的“领头羊”。
防止泡沫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虽然还称不上是制造业强国——但第三产业还是个弱国、“小国”,比重之低,甚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无论从就业的需求看,还是从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效率看,或是从节能减排的要求看,第三产业都有大力发展的必要。我国的人力资源丰富,大量的高素质人才也需要寻找就业出路,而第三产业是人力资源的最大吸收地。当前,特别要把文化产业、高端服务业等,作为第三产业的发展重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