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跑3年,年度成交量跃居全球同类产品前五位,在功能逐渐发挥的同时,未发生一例结算风险或市场操纵事件。中国内地第一只,也是迄今唯一的一只金融期货产品的表现,令人瞩目。
探路3年,沪深300股指期货为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未来,国债期货、利率期货、期权等更多衍生产品期待推出,无疑将助推年轻的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成金融衍生品后起之秀
2010年4月16日,酝酿多年的沪深300股指期货以中国内地首个金融期货品种的身份亮相。
3年时间转瞬即逝。诞生初期一度引发争议的沪深300股指期货,如今已成功嵌入中国资本市场。
截至3月22日,共有70家证券公司、47家基金公司、7家信托公司、5家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以及14家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产品,以机构投资者身份参与股指期货交易。
分析人士认为,基金、券商等大型投资机构相继入市,股指期货这一成熟市场普遍使用的衍生产品,已经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资和避险工具。
“一方面,套保套利交易大幅增长;另一方面,商品期货投资者介入的兴趣也大大增加。”国泰君安期货分析师胡江来表示,3年间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队伍大幅扩容。
同时,交易量也稳步攀升。来自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统计显示,截至3月28日,沪深300股指期货上市近3年累计成交2.4亿手(按照单边计算),成交金额194.9万亿元;日均成交超过30万手,日均成交额逾2400亿元。
在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沪深300股指期货俨然成为“后起之秀”。权威机构美国期货业协会对全球80余家衍生品交易所的排名显示,2012年中金所凭借单一产品进入全球期货、期权衍生品交易所24强;沪深300股指期货年交易量则位列股指期货类产品交易量第5名。
稳定股市对冲风险
作为成熟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安排,股指期货给中国这个“亚太地区最具活力新兴市场”带来的变化同样深刻。
统计数据显示,期指上市后,沪深300指数涨跌幅超过2%和3%的天数分别下降了54%和66%,相应的波动幅度在1%以内交易日则增加了近15%,这表明股指期货上市以来,股市的稳定性出现了大幅改善。
在降低市场波动的同时,股指期货力助现货市场完善定价机制,这也使得后者得以更好地发挥经济“风向标”的作用。“股市基础定价、期货辅助发现、现货具体定价、期指宏观校正”,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全新定价模式。
在分析人士看来,过去3年中国股市出现了一个典型的变化,即越来越多手握巨资的机构在面对市场大幅波动时,不再急于大规模买入或抛售股票,而是先在股指期货市场进行相应操作,然后在现货市场上买卖股票后平仓股指期货头寸。这一模式不仅降低了投资者的成本,也降低了大规模买卖对现货市场的冲击。
股指期货上市带来的另一个显著变化,则是不同策略投资产品的“爆发式增长”。基于股指期货推出的对冲基金,不仅满足了部分高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更推动着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将助推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股指期货带来的变化远比单纯的数据更加直接而生动。
有着近10年股龄的余超告诉记者,股指期货上市后,他每个交易日提前15分钟打开电脑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股指期货开市早于现货市场,而开盘时段的信息往往会奠定全天市场的基调。所以这15分钟是必须关注的时段。”余超说。
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显然不是余超一个人的期待。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末,中国内地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资产规模已达151万亿元,债券市场余额和股票市场市值分别达到23万亿元和22万亿元。全社会对金融风险管理的巨大需求,与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严重滞后之间,已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土市场沪深300股指期货一枝独秀的同时,新加坡、美国等境外交易所却不断推出与人民币资产和A股相关的金融衍生产品。有专家警告,如果任由这一状况延续,中国金融发展的自主权将受到威胁。
上海证券交易所首席经济学家胡汝银表示,与美国次贷危机暴露出的创新过滥、供给过度恰好相反,中国金融市场的问题是创新缺失、管制过度。“在全球化和对外开放条件下,缺乏配套的金融衍生产品将是整个金融市场最大的潜在风险之一。”
在期待和担忧的交织之中,市场对于推出国债期货、外汇期货、股指期权等品种的呼声日渐强烈。
作为先行者,沪深300股指期货3年探路取得的成绩,无疑将为中国本土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未来提供巨大的想象空间。而其成长过程中积累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风险控制、监管等宝贵经验,也将助推尚显稚嫩但充满活力的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