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胶囊”事件短暂的平息并未能让机构投资者松一口气,随着上周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通报
“不合格”胶囊名单,14家A股上市公司被指涉“毒”,包括嘉实、博时和长城等多家基金公司躺着“中枪”。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随着医药食品类个股频频爆发安全问题,曾经的机构热门板块也成为“地雷股”集中地,令重仓其中的机构陷入窘境。北京某基金公司高管指出,这迫使基金公司更多地参与到公司治理中去。
“毒胶囊”事件发酵
时隔一个月后,公募基金公司最终未能在“毒胶囊”事件中松一口气。上周末,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告了铬超标胶囊剂药品的抽检结果,通报的“不合格”名单显示,15家上市药企或其子公司榜上有名,其中,14家为A股上市公司,其中不乏基金重仓股
.
统计数据显示,华润三九系波及公募基金最多的上市公司之一,包括光大保德信优势配置、嘉实主题新动力、景顺长城精选蓝筹 、嘉实稳健
、大摩华鑫资源优选和国投瑞银核心企业等均在今年一季度末进入该股前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此外,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诺安基金和海富通基金两家公司扎堆布局西南合成
.
其中不少涉“毒”上市公司系基金独门重仓股 。截至今年年末,光大保德信量化核心持有天方药业
310万股,为该公司第三大流通股股东;大摩华鑫多因子精选也独门重仓亚太药业
.
不少上市公司随后表示,“毒胶囊”事件将不会严重影响到公司的经营活动。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该事件对于上市公司的影响有继续发酵的可能。
实际上,在一个月前,多数公募基金人士受访时认为“毒胶囊”事件带来的影响有限。华南某基金经理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虽然毒胶囊事件影响恶劣,对整个行业是一件非常大的负面事件,但是由于涉及上市公司非常少,机构参与的也非常少,没有引发连锁的恐慌反应,股价就没出现恐慌性的暴跌。在通化金马最早卷入“毒胶囊”风波时,也并没有公募基金“踩雷”。
然而随着“毒胶囊”事件突然发酵,包括嘉实、博时、长城和诺安等大中型基金公司已被牵涉其中。
基金投资决策受冲击
公募基金近年来一直不断增加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其中医药行业向来是公募基金调研的重镇。频频遭遇地雷股冲击后,公募基金的选股压力更大。
以华润三九为例,去年四季度期间,博时、建信、民生加银和长信等多家基金公司曾前往实地调研,而在去年期间,前往白云山A、西南合成等深交所上市公司的机构也不在少数。
“除了实地调研之外,基金公司应该尝试投入更多的精力做好上市公司的研究工作,这还包括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事宜。”北京某基金研究员昨日受访时指出。
“由于单纯地做财务投资,A股市场的公募基金发展14年来多是基金经理搭配少数研究员,研究范围能够覆盖的上市公司数量与投资公司数量十分不匹配,而且实地调研的多是考察经营数据和发展战略,调研信息的质量也参差不齐,给个股投资踩雷埋下伏笔。”上述基金研究人士指出。
随着个股风险在增大,也倒逼基金公司以股东身份积极参与上市公司治理事宜。“鹏华基金联合耶鲁大学推举格力电器董事就是一个很好地例子,随着上市公司管理层向职业经理人转变,机构投资者能够在董事会层面有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