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银行理财业务回归资管业务本质,是我们这代理财人的使命,否则银行理财业务将积聚巨大风险。”近日在由普益财富承办的光华普益财富论坛上,华夏银行个人业务部总经理许明称。
许明表示,银行理财目前采取的固定回报做法在产品收益率下行时风险将显现。事实上,目前理财产品收益率已开始下行,不向真正的资管业务转型,其积聚的风险将越来越大。
风险提示成为必要
过去几年里,有些银行一线销售人员为完成任务指标,向投资者宣称实现预期收益率没问题,而一旦理财产品发生亏损,投资者往往难以接受,各种纠纷亦随之而来。
参加光华普益财富论坛的与会人士普遍认为,目前银行销售人员存在产品风险提示不足等问题,投资者意识不到风险,加强投资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不少理财产品按预期收益率而非按实际收益率向投资者兑付,事实上由银行承担着部分投资风险。许明认为银行理财应借鉴基金的做法,引导投资者承担应承担的风险,否则投资者教育就是悖论。
风险提示的责任往往需要一线销售人员来完成。民生银行[6.55 1.55% 股吧
研报]资产组合经理章翙翙认为,银行应该加强一线销售人员培训,要求销售人员强调风险揭示,提高一线销售人员的岗位准入等。此外,在产品销售控制环节,银行可通过系统设置控制销售风险。银行应主动进行客户行为分析,包括客户的资产配比、流动性偏好、风险偏好等,对照上述情况银行系统可提示投资者是否适合做某类产品投资。
许明称,基金行业也有过银行理财目前的经历,当时投资者购买基金发生亏损后会选择向基金公司讨说法。经历数年熊市,投资者逐渐意识到基金投资风险,加上销售前端充分的风险揭示,投资者已慢慢接受风险自担原则。
兜底隐含大风险
目前银行仅对于结构性理财产品有保本设计,对于目前流行的资产组合类理财产品,银行却大多按预期收益率而非实际收益率向投资者兑付。与会银行专家普遍认为,银行这种或显性或隐性的兜底做法,隐含了巨大风险。
许明称,当年曾有多家券商饱受资管业务拖累,就是因为采用了类似做法。银行理财和券商资管的不同之处在于,券商资管以权益类投资为主,而银行理财以90%比例配置于固定收益类品种,因此银行业普遍对自身产品持乐观态度,认为风险不大。但只要是投资行为都有风险,银行保收益的做法无异于自欺欺人,随着理财产品规模的扩大,风险将快速积聚。
“投资者对收益的心理预期调高,但理财产品实际收益却在走低,加上交易成本,风险雪球会越滚越大。如果我们不从操作层面做考虑,问题迟早会出现。”许明认为。
单就资产池理财产品而言,目前资产池的固定回报来源于固定收益类投资,高收益部分则来自于财产收益权投资,“如这块(财产收益权)出大问题,资产池是扛不住的。”许明认为。
“目前对于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实现的风险,银行也缺乏很好的对冲和套期保值手段。”另一位商业银行人士称。
德阳银行相关人士认为,银行应未雨绸缪为理财业务提取风险准备,以应对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应将理财业务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纳入整体风险控制体系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