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银行业服务暴露出的一些漏洞和弊端逐渐浮出水面。3·15之际,不同市场机构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银行误导销售、强制捆绑销售、项目收费不合理以及频出的“霸王条款”等问题,最被消费者所诟病。
现象一:误导销售顽疾难去
银行误导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存在已久。在银率网日前发布的《“3·15”银行销售规范性调查报告》中指出,在误导消费者现象中,保险当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位居榜首,占比达29.56%。而随着银行代销产品种类的增多,又出现了新的误导现象:券商理财、集合信托产品、私募股权基金被当作银行理财产品进行误导销售。
银率网指出,误导消费者现象的大量存在反映出目前银行对于代销产品的销售还缺乏严格的代销规范,某些银行业务人员为了完成考核目标或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销售过程中采取了一些不规范的销售行为,导致误导现象屡禁不止。
在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时有28.6%的消费者经历过误导。这其中,回避或弱化理财产品风险排名第一;银行业务人员不了解或不能解释清楚理财产品的风险位居第二;夸大理财产品收益排名第三。除了银行自身原因,消费者对于投资产品基本概念不了解也是误导现象得以生存的一个原因。
另外,该报告指出,有7.06%的用户在银行申请办理信用卡时,曾遭遇办理信用卡免费赠送保险,但之后保险费用却在信用卡中被扣除。银率网分析师认为,这主要是因为申卡用户忽视信用卡细则规定,不仔细阅读免费条款,而通常银行会在信用卡申请表单不明显的位置或较小字体标注免费条款,或采用较模糊字眼造成申卡用户认识混淆。
现象二:强制搭售成“潜规则”
银率网报告显示,银行强制搭售主要发生在贷款和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以及信用卡的申办过程中。其中,有超过20%的用户在申办贷款时遇到了与信用卡的捆绑销售。另外,也有不少强制搭售现象体现为办理贷款时捆绑存款。
据悉,有15.88%的用户在银行申请办理信用卡时,曾经遭遇过强制捆绑申卡的经历。银率网分析师认为,银行将这种信用卡捆绑销售模式强加于消费者,属不合理现象。这种不合理现象在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普遍存在,占比较高,这与其庞大的客源和垄断地位有很大关系,银行在制定发卡策略时忽视了消费者感受,在用卡成本和申卡灵活性上考虑欠佳。
现象三:巧立名目增收费
“账户里的钱怎么越存越少?”不少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感叹,这其实多是小额账户管理费“惹的祸”。小额账户管理费是银行针对那些日均余额低于一定数额的账户每月收取一定数额的账户管理费。据银率网统计,储蓄卡小额账户管理费的收取始于2006年,现已成为银行普遍收取的费用,虽然当时这项收费一度引起争议,但今天面对银行的强势,消费者只能无奈接受这个事实。
和讯网银行频道一项关于银行业“霸王条款”的调查显示,51.52%的网友在银行服务收费方面有过遭遇“霸王条款”的亲身经历,其中“银行不与消费者协商,单方面涨价”“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和“银行直接取消新存折的办理”分别以13.64%、13.64%、12.12%位列调查榜前列。
而银率网在调查中也提到,我国银行在贷款、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贵金属业务和银保产品等均存在各种名目的费用,其中很多都被消费者认为是不合理的“霸王条款”。
《经济参考报》记者注意到,通过用户对缴纳过的银行卡收费项目合理性的调查结果显示,有将近100%的用户认为信用卡附属卡年费、补寄对账单手续费和信用卡超限费收费最不合理;而有将近92.86%、91.07%的用户认为信用卡全额罚息、借记卡小额账户管理费收费不合理。
此外,银率网的调查显示,银行在个人贷款中规定的收费项目也可谓五花八门,除了按揭贷款中常见的担保费、评估费、律师费、保险费,还出现了例如贷款受理手续费、额度占用费、贷款安排费、理财咨询费、财务顾问费、融资顾问费、息差税等众多名目,金额在几百元至几万元不等。调查结果显示,在大型银行贷款涉及费用最多的是律师费和担保费,分别占贷款人数的39.33%和32.67%,最少的是保险费。而在股份制银行,担保费是缴纳人数最多的项目。
在关于以上收费合理性的调查中,多数用户认为保险费、咨询顾问费、提前还款手续费是最不合理的收费。接受度最高的收费依次是担保费,超过八成的用户认为合理,其次是评估费和律师费。
银率网分析师认为,银行乱收费一直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银行在提高自身服务的同时,不该把增加收费种类作为获得收益的来源,银行应更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厘清各类收费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