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入冬,除了供求关系,还有什么在左右市场走势?在楼市进入买方市场的当下,购房者预期正成为影响市场形势的重要因素之一。显然,如何迎合买方市场的心理是提振市场的关键。
楼市信心质变
虽然自去年调控伊始,对于房地产行业可能迎来拐点的判断就已经甚嚣尘上,综合多家机构的二三季度的调研显示,购房者对于未来房价的涨势信心终于出现了转变。
此前,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三季度房地产业企业景气指数首次落至120以下,房地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大幅下滑至99.9。
本报在京沪等地的采访反馈也显示,在经历了数月调控以及舆论冲击之后,不同置业目的的购房对于楼市前景的信心出现了明显转变。特别是三季度各地屡屡发生的“楼盘降价引业主围攻”事件,令一直抱有信心的投资客也发生了变化。
据世联地产发布的三季度购房者信心指数调研报告显示,在政策叠加效应的逐步累积之下,购房者的购房信心和市场预判已显现出关键性变化,购房者对未来半年房价的下跌预期首次超过了上涨预期。
首次置业者信心下挫最大
首次置业者,一直被认为是楼市舆情的基础,即所谓“刚需”。2008年毕业的罗小云目前在北京社远传媒有限公司工作。她和男友本打算2010年秋天结婚,正是因为楼市调控使他们有了等一等的想法。而现在,他们甚至决定“再等一等”。
沈阳人罗小云目前做行政助理,扣除个税、各种保险后月薪4000元,与男友大体相当。男友家在丰台。两家父母去年夏天就见过面,商定各出30万元,为他们在北京购置新房。由于不想承担过多月供,按照首付五成计算,他们能够买总价最高120万元左右的房子。
“本来年初就打算在通州买,可是远洋一方从2.1万元/平方米降到了1.6万元,京贸国际每平方米也降了5000元,之前买的人都亏了几十万。所以,我们决定还是再等等。”罗小云说。
显然,一轮轮的降价,加重了刚需群体的观望情绪。
在世联三季度购房者信心指数调研报告中,关于不同置业类型购房者对未来房价预期的比例情况显示,投资需求的购房者看涨比例最高,而首次置业者信心下挫最大。
从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不同置业目的的购房者对未来房价的预期变化来看,首次置业类型的购房者对楼市的信心下挫幅度最大,其对未来房价看涨预期比例由原来近49.6%下降到32.9%,在这一购房群体中有16%的比例从原来对后市的看涨预期转入看平和看跌阵营,成为今年第三季度中信心首次影响最大的群体。而在看跌方面,有近四成的首次置业者认为未来楼市会下跌。
改善型需求期望楼市企稳
夏秋之际,全国各地屡屡发生的老业主讨要差价事件,其实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舆论氛围,大大改变了购房者对于楼市前景的看法。
上海盛世龙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成告诉本报记者,本来他看好了上海沿秀路附近保利和绿地的项目,打算年底出手。“我现在住长宁的华山路附近,是前些年结婚时父母给的老房子,80多平方米。”他和妻子因为准备要孩子,所以打算在工作的浦东购买一处一两百平方米的大房子,“二手房也行。没成想,10月下旬中海御景熙岸降价了。我一查,就在我们看好那两个楼盘旁边。”但他认为,虽然春节前不用着急买房,但节后还要盯紧点,“我觉得,房子总是要涨价的,只是什么时候涨得厉害起来。”
按照世联地产的数据,相比首次置业者和改善型需求的购房者,近五成的投资需求的购房对楼市后市仍然看涨,仅有2.7%和25.3%的投资购房者认为未来楼市会大幅下跌和小幅下跌,总体看跌比例不到三成。
尽管多次置业者和投资客对未来楼市的信心最高,且对未来房价看涨预期比例均高于首套房购房者,但由于目前严厉的限购政策,虽然他们拥有购买实力,却不具备购买资格。
在北京工作的温州永嘉人刘伟和妻子结婚前,每人就各有一套住房。虽然家境并非特别富裕,但两家都希望他们在北京再买一套房子。但由于限购政策,他们一时还不能如愿。
数据显示,限购政策对67.3%的多次置业者和54%的投资客产生了比较大或非常大的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类型购房者中,改善型需求认为房价将会持平的比例最高,体现出其对于未来楼市走稳的强烈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