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大旱严重创伤当地农业生产之时,农产品及相关资源价格也不断走高:历来品质较差的重庆大米,最近备受追捧,重庆米价因此全线上扬超过30%;持续的干旱,使普洱、三七等产量骤减,市场价格不断上涨,大有再现“普洱07疯狂”之势;农业股亦摆脱早前业绩不佳的影响,集体“飘红”领涨两市。不仅如此,国家统计局不久前公布的2月份C
PI数据同比上涨2.7%,直逼政府3%的全年C
PI调控指标,不禁使得物价全面上涨、通货膨胀行将来临的传言再次占领高地。 不过,本阶段米价上涨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此外,我国有足够的粮食库存满足市场需求。可以说,旱情并未对我国粮食总供给带来明显影响。因此,可以预测,干旱对全国物价上涨及通胀压力不大。 当然,如果干旱持续蔓延,中国农业生产将受到较大影响,甚至可能影响下半年的物价走势,产生更为强烈的通胀预期。因此,对西南大旱可能带来的通胀预期,政府部门还应给予高度关注,从多方面进行有效的通胀预期管理。 其一,加强政策宣示工作,避免由非理性通胀预期引发的“羊群效应”。可以说,非理性通胀预期比通胀本身更具杀伤力。相关部门应通过舆论引导,向公众表明中国有保持物价稳定的能力和中国并不存在显著通货膨胀的现实,稳定民众通胀预期。 其二,综合运用各种经济、行政政策,化解物价上涨压力。首先,国家应启动应急预案,采取大米专项储备等一系列粮食保障政策;其次,政府应加强对西南受灾地区的粮食及其他生活必需品调度,保持受灾地区物价稳定;再次,市场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管,防止商贩利用当前大旱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并对不法商贩予以严惩。 其三,及时启动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等相关规划,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种子工程、植保工程等项目,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实施玉米、大豆、油菜临时收储政策,完善操作办法和机制,健全农产品进口协调机制,并适度扩大农产品临时收储政策实施品种和范围,完善农产品国际贸易调控政策,有效稳定农产品市场价格。 最后,投资者应加强投资理性。在经济作物减产的情况下,普洱、三七等市场刮起一股“涨价风”。但是,价格不应脱离价值过远。投资者应注意区别价值和市场表现,应注重内在价值的增长。 在中国“囤”是一种畸形的社会现象“囤地”让楼市一级市场泡沫严重“囤房”让房价愈加走高“囤米”让南方多城市米价高涨,更暴露了政府调控的不到位,不完善。如果西南干旱灾害天气持续下去,更为强烈的通胀预期将会蔓延整个中国。如何在保障西南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利用有效方法管理现阶段不断强化的通胀预期,稳定物价,将是中国政府亟须解决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