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博客]应坚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2010-03-15    曹凤岐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家统计局公布2月份的两组经济数据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由于2月份C P I和PPI上涨幅度超出预期,1至2月信贷规模投放偏大。央行可能很快加息的议论逐渐高涨,货币政策退出的预期正在增强。
  我认为,我们应当继续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退出应当慎重。
  目前来看,最能影响我国未来通胀走势的因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翘尾因素、货币因素、进出口因素和食品价格。首先,翘尾因素下半年将趋于下降。其次,2009年我国经历了创历史的信贷狂飙,创下1996年以来的新高。不过,货币超发并不必然引发物价上涨,因为导致通货膨胀的货币是指能转化为有效购买力的货币,在去年股市、楼市大幅上涨的背景下,能够形成有效购买力的货币最终小于M 2统计数据。过剩的流动性不会在短期内转化为通货膨胀,如果能够在这段时滞期内把多余的流动性及时收回,将有效缓解物价上涨压力。再次,进出口形势的快速复苏确实将给物价带来一定的上涨压力,进口方面,压力主要源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输入性通胀。第四,食品在CPI结构中所占权重最大,因而对CPI影响也最大,但食品价格上涨是可以控制的。
  今年以来,我国货币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的组合措施。今年以来央行已分别于1、2月份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冻结资金6000亿元左右,预计央行可能将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信贷投放上,央行将2010年全年新增贷款目标定为7.5万亿元,并从去年底以来对银行信贷投放节奏进行严格控制。
  由此可以看出,2010年两会设定的全年新增贷款7.5万亿元、M 2增长17%的目标也根本谈不上是紧缩,依然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果要实现全年调控目标,就必须加强对执行的监控,放贷方向也要从去年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调整到中小企业投资项目和民生类项目上。对于下一步控制流动性的举措,我认为央行可以用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央行票据的办法来解决。直接加息要慎重。只有当CPI增长到3%的时候加息条件才算充分,而且加息就意味着所有货币政策退出,要慎用,尽量延缓。加息主要是针对通货膨胀而言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认为直接加息的条件还不够成熟,如果通货膨胀CPI指数超过3%到4%,肯定要采取直接加息措施,那时的主要危险是通货膨胀。现在是通货膨胀预期,我们注意管理就可以了。所以我们必须看到目前通货膨胀是不是主要危险,我们只是对通货膨胀进行预期管理,而不是直接地制止通货膨胀。

  相关稿件
· 周小川:货币政策从非常规退出要慎重 2010-03-08
· 苏宁:货币政策并非“外松内紧” 2010-03-05
· 今年货币政策应体现三点新内涵 2010-03-04
· "去超化"主导实体经济与货币政策转变 2010-03-03
· 不要用退市思维看待中国货币政策 201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