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破茧欲成蝶
    2010-02-10    作者:记者 周正平/发自海口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华社发

    2月的海南岛,阳光明媚,椰风送爽,碧海连天,万木葱茏,充满魅力和生机。 
  1月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颁布,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由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再次登上改革开放的制高点。
  海南建省办特区以来,为赶超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历届海南省委、省政府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有过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今天,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蓝图绘就,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全局,赋予海南经济特区的新使命;也是海南省委、省政府凝聚民意汇集民智,立足海南资源优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对发展道路的准确定位。

  特区发展历程一波三折

  一湾琼州海峡,隔开了内地和海南岛。“独上江亭望帝京,鸟飞犹是半年程”,历朝历代的贬谪之臣,在这里吟唱了千古的荒蛮和孤寂。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首先提出了设立海南经济特区的伟大战略构想。1987年6月12日,邓小平在会见南斯拉夫客人斯特凡·科罗舍茨时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
  1988年,海南建省设立经济特区,昔日封闭落后的边陲海岛,开始走向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
  当时的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底子薄:600万海南人,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城市化率不到18%,人均GDP只有1000元人民币左右。
  作家胡庆魁1987年11月18日登上海口码头,他记录下了海口给他的第一印象:“车行时间不短,走过高的矮的房子,宽的窄的街巷,长满茅草的荒坡、悠闲的黄牛和生满水浮莲的塘堰。高的房子不过五六层,宽的街道并排行不了三辆车。不知从何处冒出的海腥味十分浓烈。”在他眼里,即将成为省会的海南最大城市海口,就是一个正在发育的渔镇。
  在贫穷落后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海南经济特区,却承担了实现跨越式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先试的重任。
  在体制创新上,海南特区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在全国改革开放大潮中创造了许多“第一”:率先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率先进行“小政府、大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实行省直管县(市)的管理体制;率先实施引进国外大财团进行成片开发的政策;率先推行燃油附加费改革,取消岛内公路上一切收费关卡;率先实行企业注册登记制度改革;率先实施国有资产委托运营改革;率先实施医疗保险制度综合改革;率先实行粮食购销同价改革;率先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等等。
  但是,急于求成的心理,却屡屡使海南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偏离了基本省情,充满了波折。建省之初,海南提出工、农、贸、旅并举的发展举措,并一度以房地产业作为主导产业,直接的后果是形成了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房地产泡沫。
  1992年,当初人口不过600多万的海岛上,成立了近两万家房地产公司,平均每家房地产公司服务约30个人。1992年海南房地产投资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一半,1991年海南商品房平均价格为每平方米1400元,1992年猛涨至5000元,1993年又飙升到7500元。
  1993年6月,国务院出台宏观调控措施,严控信贷规模、削减基建投资、清理所有在建项目,海南房地产泡沫宣告破灭,后果是:全省“烂尾楼”多达600多栋、积压商品房1600多万平方米,约占全国的1/10,闲置土地18834公顷,占用资金800亿元,直接引发了海南10多家信托投资公司的重组和海南发展银行的倒闭清算。

  以国际旅游岛建设推进海南发展方式转型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使海南经济陷入了多年的低迷期。1995年后,海南连续三年GDP增长排全国末位。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海南决策层的发展思路逐渐发生了变化。1996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一省两地”的发展定位,即把海南建成中国的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海岛度假休闲旅游胜地,结束了海南在产业发展方向上的争论和摇摆;1999年,海南率先在全国提出建设生态省,并通过了《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这些决策的出台,表明海南开始将发展方式与资源优势紧密地结合,开始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001年,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向海南省政府递交《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框架建议》。
  2004年4月26日,在海南省咨询顾问委员会和科技顾问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时任海南省长的卫留成观点鲜明地指出:“站在现在的基础上往后看20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能使海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在哪?真正让海南人民长期得到实惠的东西是什么?是海南得天独厚的环境和以这个环境为基础的大旅游产业带动的第三产业,这恐怕是海南最具特色、最具活力,而且在今后相当长时间为中国做出最重要贡献的东西。”
  2007年4月召开的海南省第五次党代会,正式提出海南要加大旅游业对外开放,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
  海南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是对省情的认识日益清晰的过程,是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逐渐形成的过程。
  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构想的提出和完善,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指导和支持。2008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海南考察工作时,寄语海南广大干部群众,要着力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积极发展热带特色的现代农业,集约发展充分利用本地优势资源的新型工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2009年4月,温家宝总理到海南澄迈、儋州和海口等地调研时强调,要把建设国际旅游岛作为海南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制高点和突破口,努力达到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现代旅游标准。
  2008年5月,海南省政府发布《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行动计划》,明确了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内涵、阶段性目标和任务。同年9月,海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意见》,提出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政策措施。2009年1月,海南省政府开始组织编制《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纲要》,搭建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基本框架。
  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关心下,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构想,迅速进入国家的决策层面。200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支持海南省发展旅游业有关问题的函》,同意海南进一步发挥经济特区优势,在旅游业对外开放和体制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试验。2010年1月4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两年多时间里,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由地方决策迅速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并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海南要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这是基于海南区位优势和资源条件的科学决策。
  位于我国最南端的海南省,目前拥有人口850万,虽然陆地面积只有3.4万平方公里,却富集着阳光、海水、沙滩、温泉、雨林、热带田园风光、少数民族风情等国内稀缺、世界不多的热带旅游资源。
  这里毗邻南海主航道,具有对接东南亚经济的区位优势;海南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200万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海洋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海南岛森林覆盖率达到58.48%,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存最为完好的地区之一;优越的气候条件使之成为我国冬季瓜菜和热带水果的主产地。定期定址在海南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和新型外交基地,提升了海南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显然,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业作为海南经济支柱产业,是将海南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发展与保护完美结合,加快海南产业和市场要素国际化改造,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经济结构的必然选择。

  建设世界一流的国际休闲度假胜地

  从夏威夷到普吉岛,从济州岛到加那利,阳光、海水、沙滩造就了一个个岛屿型旅游经济发展传奇。如今,北纬18度线上,中国的南海之滨,又将构筑一个世界一流的国际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建省办经济特区20余年来,海南省旅游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从一个不起眼的小行业发展成为海南最具潜力和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逐步成为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支柱产业。迄今,海南已拥有旅行社191家、星级饭店259家、旅游汽车1800多辆、各类旅游景区和参观点70多家,与旅游业直接相关的从业人员超过16万人,初步形成吃、住、行、游、购、娱配套的旅游接待体系,具备年3000万人次的接待能力。2009年,接待旅游过夜人数2200万人次,同比增长7.3%;旅游收入206亿元,增长8.1%。2009年上半年,海南全省以旅游为主的服务业增加值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创出历史性新高,达到55.9%。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在投融资、财税、土地、开放等方面,给予海南许多特殊政策支持。同时,国家将大力支持海南构建安全、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对海南能源、水利、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工程、海口至广州至南宁高速公路、东环铁路、西环铁路扩能改造、海口-五指山-三亚地方高速公路和万宁-儋州-洋浦地方高速公路、博鳌机场、海南高速宽带无线网、昌江核电等一批关系到海南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这是建省办经济特区之后,中央对海南发展力度最大、范围最广的支持和帮助,海南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必将进一步促进海南旅游业的发展。
  看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前景,目前,摩根斯坦利、雅居乐、中信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企业已进军海南旅游房地产业,在海南东部和南部海岸线上,高标准建设一批精品度假区、旅游景区。
  海南省省长助理、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陆志远说,目前,海南省正在加紧进行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日本最大的出境游旅游公司三贤株式会社已落户海南,德国途易集团、英国任我行集团等一批国际著名旅游企业,已开始与海南旅游行业进行合作。此外,希尔顿、喜来登、万豪等13家国际品牌酒店管理公司进入海南,提升了海南酒店管理水平。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分析说,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达到2000至3000美元之后,该国或该地区的旅游将进入转型时期,即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对促进我国旅游转型升级,对探索我国休闲度假旅游的管理机制、市场监管、政策措施等,都将是一次重要的示范。
  他表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加快海南旅游业的发展,它还将带动海南现代服务业的全面开放,促进低碳经济在海南先行先试,使海南成为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的重要示范区,并使海南在国家开放战略和区域经济合作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在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发挥纽带作用。国际旅游岛建设长远目标的实现,将使海南真正成为一个在中国最开放的、发展速度最快的、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个宝岛。

  相关稿件
· 个人限购5套房更像是给海南房价打广告 2010-02-08
· 从海南看服务业的价值 2010-02-05
· 海南“买房难”与“卖椒难”的反差 2010-02-05
· 海南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基本平衡 2010-02-05
· 海南诞生我国首家游艇交易所 201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