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影响中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六大因素
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简要分析报告分析
    2010-02-03    作者:记者 方烨/北京报道    来源:经济参考报

    福建晋江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全市登记在册企业超过10000家,形成了纺织服装、制鞋、陶瓷建材、食品、轻工玩具等五大产业集群。目前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86枚,中国名牌产品24项。2008年,晋江地区生产总值697.72亿元,财政总收入72亿元。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摄

    全国工商业联合会日前发布《2009-2010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简要分析报告》。报告认为,2010年将是经济形势非常复杂的一年,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相互叠加,短期矛盾与长期矛盾相互交织。总体来看,有六大方面的因素将给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和重要机遇。

  1、世界经济格局调整与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为尽快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各国正在以各种办法进行应对。主要发达国家开始转变消费模式,高储蓄低消费成为调整方向;有些国家准备改变服务业过度超前发展的状况,将“再工业化”纳入今后经济发展规划;有些国家陆续推出提高关税、贸易禁令、出口补贴、非关税贸易壁垒等措施,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贸易摩擦日益增多。
  但我国民营企业出口困难,主要还是难在那些以物质资源消耗为主、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的企业,真正意义上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出口方面遇到的阻力要小得多,有的甚至依然能够保持较高的出口增速。所以,国际市场需求的下降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重新抬头,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民营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点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附加价值和竞争力形成了“倒逼”机制。
  特别是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出现新的变化,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金砖四国”崛起为标志的新兴经济体的不断壮大,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话语权相对上升。这对我国民营企业加速“走出去”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发展自己无疑带来重大机遇。民营企业既可着眼于当前发达国家有较好科技资源却一时陷入困境的企业,通过并购来获得它们的新技术,或通过引进它们的科技人才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可从长远战略出发,积极到海外开拓市场、投资建厂、设立研发机构、建立销售网络、输出品牌产品、获取技术和人才、承包大型工程等,力求实现跨越式发展。

  2、全球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经济发展趋势

  近年来,围绕能源消耗加剧、生态环境恶化、特别是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日益严峻的全球气候变化,世界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求对策,发展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业已成为未来趋势。我国也正在积极推进低碳绿色经济发展。这一全球性发展趋势对于我国民营企业,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发展低碳绿色经济的核心是要取得关键技术上的突破,因此离不开对相关技术的大规模研发投入。这对于多数民营企业来说,资金问题就很难解决。开发新技术所具有的高风险性就更让民营企业望而却步。而不去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又势必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失去竞争力。
  当前,民营企业在传统产业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尚未完成的情况下,又遇到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经济的新的竞争,挑战和压力无疑是十分巨大的。但同时也要看到,民营经济在这一轮世界范围的新产业、新技术革命中,也迎来飞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国家政策已经把节能减排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将依托重大工程项目,加速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推进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的循环利用,这就为机制灵活、转型快捷的民营企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特别是这次新技术革命重新把世界上所有的企业摆到了同一个起跑线上,如果我国具有一定规模实力、科技实力的大中型民营企业能够赶上这次世界科技革命的浪潮,将有可能迅速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在国际上都有较强实力和影响力的大企业。

  3、扩大国内需求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看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际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同样,对民营企业的冲击,表面上看是偶发的冲击,实际上是对长期以来主要以外延型、粗放型为主的生产经营模式的冲击。
  从挑战的角度看,面对世界经济增长乏力、进口动力不足,我国出口型民营企业将不得不面临来自开拓国内市场的压力,原有内销为主的民营企业也不得不面对国内市场更加激烈的竞争。
  而从机遇的角度看,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已经具备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较为充足的人力资源条件。我国外汇储备已达2.4万亿美元,居民储蓄余额已经突破25万亿元,每年大学毕业生已经超过600万,海外回流科技管理人员不断增多。特别是不少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方面已经做出示范。如深圳的华为公司,每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都要达到10%以上,2009年研发投入更是高达70亿元,申请国际专利1600多项,在全球企业中排第一位。中兴、腾讯、研祥等公司也都靠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努力招揽人才、积极推动创新发展,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上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不仅能够巩固已有市场,而且能够创造新的市场需求。

  4、国家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与发展新兴战略产业

  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国务院制定并实施了钢铁、汽车、船舶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应该看到,世界近代史中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的出现,都会带来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催生新的技术革命。因此,我国在对原有产业进行加速调整的同时,也在大力推动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这一过程对民营企业既带来挑战,也孕育着机遇。产业调整总的趋势是要将产业、企业做强、做稳、做大,因此在产业调整中,一些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民营工业企业往往成为被调整的对象,其生存发展受到严峻挑战。但同时,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会因为参与并购重组而实现产权多元化、管理科学化发展;十大产业的振兴会为众多中小民营企业带来配套发展、集群发展的新机遇。特别是国家为加快发展新兴战略产业,将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领域出台一系列鼓励、支持性政策,这都将成为民营企业新的增长点。

  5、经济结构调整与企业兼并重组

  近年来,我国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已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于全球第一。然而,这些产业多数处于全球产业链的中低端,多数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范畴,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过低。特别是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规模扩张过快,大量落后产能亟待淘汰。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我国产业的这些结构性矛盾凸显,通过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这一形势对我国民营企业,特别是对那些处于产能已经饱和或相对过剩行业的民营企业,无疑既是严峻挑战又是良好机遇。国家将坚决抑制部分行业盲目扩张和无序发展,进一步提高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等产业在能耗、环保、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准入门槛,这就必然对那些规模小、技术工艺落后的民营企业带来生存压力。这些企业只有抓紧实现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才有持续发展的可能。但与此同时,国家也会加快制定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的指导意见,消除跨地区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的障碍,减轻企业重组的成本。这就为那些有实力、有准备的民营企业带来做强、做大的重大契机。

  6、改善民生与提高员工工资水平

  而在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60%以上和农村居民收入的近40%都来自工资性收入,这就使得改善民生与民营企业发展之间形成必然联系。提高员工工资水平,表面看是对民营企业的挑战,因为当企业为员工增加工资时,企业的利润会出现相对下降。但实际上这对企业发展也是一种机遇,因为当所有企业都稳步增加员工工资时,整个社会的购买力就会增强,企业的产品就会更有需求;同时工资的增加还将进一步激发员工劳动和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升企业的内在动力与活力。特别是目前我国消费率只有45%左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而有研究表明,我国消费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将提高1.5至2.7个百分点。所以加快形成员工工资随企业效益增长稳步增加的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不仅是改善民生的内在要求,还会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从而为民营企业自身发展也带来更多机会。此外,从宏观政策的角度看,为改善民生,中央提出2010年要坚持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扩大就业。由此民营经济中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各种服务业都将迎来加快发展的机遇。为改善民生,国家还将进一步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加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这对与县域经济联系最为紧密的民营经济,也蕴含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

    金融危机后民营经济会有大发展

    由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主办,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指导的“北京大学民营经济新年论坛”近日在北京大学召开。会上,国务院研究室参事陈全生、北京市金融工作局党组书记霍学文、原财政部副部长金立群、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忠明等专家和学者就如何促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畅谈了自己的观点。

    穆虹:政府将助力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

    在日前由全国工商联举办的2009年度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穆虹透露,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有关部门目前正在酝酿推出新一轮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其中,重要的一项就是通过各种手段,为民间资本进入垄断行业扫清障碍。

  相关稿件
· 民营经济逆境中成长 2010-01-29
· 北京大学民营经济新年论坛召开 2010-01-27
· 发展民营经济 还应多多着力 2009-12-25
· 否定之否定:民营经济风雨60年 2009-09-08
· 民营经济被国资挤出、融资难、税负重 2009-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