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自贸区蕴藏中国产业“国际转移”良机
    2010-01-04    作者:本报记者 詹奕嘉    来源:经济参考网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不仅为双边的贸易货物量提供持续增长的政策助力,而且将提供中国国内诸多产业转移至东南亚地区的历史机遇。有专家据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应引导企业到东南亚地区开拓医药、农业、基础设施领域的生产投资,推进中国产业“国际转移”的步伐。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张振江告诉记者,东盟国家中既有拥有先进管理制度的发达国家新加坡,也有拥有大量资源能源的农业化国家,“中国与东盟都具有市场多元化和一体化的双重特征,中国企业可以通过在一个国家设厂,利用东盟自由贸易区‘从一走向十’”。
    广东省对外经济贸易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林规弘说,目前东盟各国出于保护本国市场考虑的敏感商品,都是针对中国具有竞争力产业的,比如机电产业,但这些产业又是双方贸易的重点。今后广东可以通过对外投资的方式,利用当地生产的中间投入品,直接在当地生产销售,降低生产成本和运输,提高商品竞争力。
    专家指出,当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较多集中在机电和能源领域,自贸区提供的“国际转移良机”还未得到充分利用,对东盟的经贸投资领域还有较大空间可待拓宽。
    一是扩大医疗和医药产品投资贸易。林规弘认为,随着东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居民医疗保健支出日益增长。东盟多数国家医疗产业不发达,八成以上的医疗器械以及大部分药物依赖进口。目前,中药的疗效被部分东盟人口接受,天然药物在东盟也受欢迎,尤其是治病、保健和美容类中成药需求快速增长。我国可针对东盟市场加强新产品开发,加快有关产品认证,深入开拓东盟市场,或在东盟直接投资设厂。
    二是加强东盟国家基础设施领域合作。今年以来,东盟国家为摆脱经济衰退,出台了较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如泰国将继续启动450亿美元投资,用于基础设施、新能源、物流、交通、通讯等领域的建设。长期关注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暨南大学经济学博士李皖南分析说,中国在10+1框架下启动《中国-东盟交通运输合作战略规划》,并成立规模达100亿美元的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这些都为中国企业在东盟的基础设施投资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建筑工程企业、电讯企业及银行可把握东盟市场带来的机遇,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是加强农业领域的科研、经贸和投资合作。农业是泰国、越南等确定的招商引资优先促进的“目标行业”之一,并制定了相关优惠政策。专家指出,广东农业在育种、养殖、生物发酵、农业工程、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先进技术,在东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充分依托东盟丰富的农业资源、劳动力资源和优惠政策,发挥广东食品加工和精包装方面的优势,在东盟投资设厂,生产优质精包装产品,返销国内市场或者开拓欧美市场。
    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所长曹云华举例说,仅渔业方面,中国和印尼的合作就可以说“前程无量”。一方面广东远洋捕捞能力很强,却面临近海海域渔业资源不断减少的问题;另一方面印尼作为群岛国家渔业资源丰富,加上两国基本还没有海域主权争议,合作前景很好。
  相关稿件
· [企业]680亿大单推动中国建筑商去东盟做工程 2010-01-04
· 广西携手东盟打造区域性文化产业 2009-12-31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论坛1月将举办 2009-12-31
· 东盟在广东实际投资逾八十亿美元 2009-12-30
· 中国-东盟自贸区:如何打破中国产品倾销魔咒 200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