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12-17 作者: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朱立毅 陈芳 伍晓阳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如果电动自行车企业按照标准生产,只会被市场所淘汰。”中国自行车协会助力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陆金龙说。16日,曾引发激烈争议的“电摩国标”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宣布暂缓实施。
根据国家标准委12月11日发布的“电摩国标”,电动轻便摩托车最高时速超过20公里但不超过50公里,或整车重量超过40公斤但最高时速不超过50公里,纳入机动车管理。 “电摩国标”一出台,即舆论哗然。这让“跑”了十多年的电动自行车陷入了尴尬。按照十年前发布的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最高时速不超过20公里,属于非机动车。但事实上,绝大多数的电动自行车都超过了规定的速度,时速低于20公里的寥寥无几。 陆金龙说,目前道路上行驶的电动自行车有90%以上都是所谓“超标车”,数量在1亿辆以上。
原来,目前行驶在大街小巷的大量电动车给骑车人带来便捷,但却是不折不扣的“四不像”。那么,这种现象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以前城市小,所以把时速定在15公里或者20公里也就够了。”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捷说,但没想到中国城市化进程如此之快,城市越来越大,北京就由二环发展到了六环,百姓当然对电动车时速有了更高要求。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滞后的公共交通建设显然没有跟上城市扩张的脚步。“即使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铁路的覆盖也是有限的,公共交通解决了线到线的问题,但没有解决点到点的问题。”陆金龙说,于是自动车成为公共交通的重要补充,它必须跑得更快更远。 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看到电动车的巨大市场,为了发展这个产业而放宽标准,超标的电动自行车上了合法的牌照。在多重背景之下,“四不像”电动车最终成为马路上的主角。 按照“电摩国标”,众多电动车将转而驶入机动车道,不少公众对此产生忧虑。这意味着,被戏称为“肉包铁”的电摩,将同本已规模庞大的汽车大军争夺更有限的道路资源,无形中加大了道路安全风险。 “电摩国际”起草者之一、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摩托车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缪文泉认为:“骑着超标电动自行车的人不希望‘电摩国标’实施,因为他担心上了机动车道会被汽车撞,但他却希望在非机动车道上行驶,因为在那儿,他是强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