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奇迹•轨迹
    2009-12-16    作者:本报记者 吴国清 刘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华社记者 王颂 摄

    内蒙古简读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2.3%,居全国第三位,2008年末全区常住人口为2413.73万人。目前全区已探明矿藏60余种,其中稀土、煤、银等储量巨大,工业以采矿、冶金和稀土为骨干;草原面积居全国前列,是全国重要的畜牧业基地之一。

  近年来,地处边疆民族地区的内蒙古自治区,以其快速发展态势被人刮目相看,有人评价说“内蒙古创造了我国边疆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奇迹!”
  内蒙古地处祖国的北疆,地跨“三北”,与九个省区、两个国家接壤,面积118万多平方公里,人口约2500万,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内蒙古人口少,面积大,资源丰富,中央和国家领导人历来对内蒙古的发展给予很高的期望。周恩来总理赞誉内蒙古为“模范自治区”;邓小平同志要求内蒙古发展起来“走在全国前列”;江泽民同志希望内蒙古成为我国新世纪“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点”;胡锦涛同志强调内蒙古要建设好“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和生态屏障”。
  据统计,2008年,全区生产总值前移至第16位,人均生产总值居全国第8位,地方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居全国第8位。近年来,全区固定资产累计投入超过2万亿元,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还建起了一批支柱产业,解决了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软肋问题,带来了强大的发展活力和动力。目前,初步建成横贯自治区东西的高等级公路、铁路、电网等“三大通道”,城市化率达到51.6%,一批新兴现代化城市在草原上崛起,各族人民的生活也得到显著改善。
  据内蒙古自治区统计局预计,2009年内蒙古经济增长速度有望达到17.5%左右,仍稳居全国前列。

  着力将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

  内蒙古资源丰富,过去有“南粮北牧,东林西铁,遍地是煤”之说。全区煤炭储量全国第一,稀土储量居全国首位,10米高度可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居全国首位,太阳能总辐射量居全国第2位,有色金属、天然气资源丰富,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一,牲畜、牛奶等产量全国领先。
  近年来,内蒙古抓住机遇,发挥优势,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积极实施“资源转换战略”,形成上下游联动机制,对优势资源进行深层次加工利用,促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为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的形成、壮大和优化升级创造了条件。
  在资源开发方面,内蒙古不是简单地进行规模扩张,而是以资源换投资,以资源开发带动产业延伸、产业多元、产业升级,推动新型工业化。同时,大力开展资源整合,把矿山、开采、冶金等产业上下游环节整合到一起,如实施煤、电、冶金生产一体化,以此延伸产业链。对区内新开工的煤矿和电力等能源项目,内蒙古要求必须做到50%的产能就地加工升值。
  目前,全区煤炭深加工率已达50%以上,粮食深加工率为60%,肉类深加工率达90%。今年前10个月,全区煤炭年产量超过5亿吨,居全国第一位。煤炭生产的集约化程度提高,全区煤矿单井规模达到90万吨,机械化采煤量占总产量的85%,矿井回采率达到60%。
  自治区在资源产地和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规划建设了若干大型化工基地,提高了煤化工、天然气化工和盐碱化工等领域的加工深度。如煤化工实施“煤—电—化一体化”战略,以洁净煤气化为龙头,发展起新型煤化工产品链,发展循环经济。目前,全区已初步形成能源、化工、冶金、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一些主要工业品产量跃居全国前列。
  同时,大力构筑新型能源战略基地。近年来,内蒙古建成了世界第一条自主知识产权的煤制油直接液化生产线、国内第一条18万吨煤间接液化生产线、正在建设国内第一套煤基烯烃装置、世界最大的煤基乙二醇装置、国内最大的煤制天然气装置等,加快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推动传统能源新型化和替代化能源发展迈出了重要步伐。大力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全区并网风电装机容量达300万千瓦,居全国首位,预计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可达500万千瓦,同时产能也可达500万千瓦,形成明显的新能源研发和产业化优势。
  着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促进农牧业、农牧民增收。现在,内蒙古每年为全国提供100亿斤商品粮、200万吨牛羊肉、近1000万吨牛奶,培育出伊利、蒙牛、鄂尔多斯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大型龙头企业。今年,在遭受严重干旱的情况下,预计自治区全年粮食产量可达410亿斤,是历史上第二个高产年。

  大企业、大产业形成新型工业化模式

  带动大产业、发展大企业是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显著特色。内蒙古把抓好自治区工业重点项目建设,特别是规模大、带动强、对结构调整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扩大投资和调整结构的主要抓手,认真抓大项目、建设大企业,取得突出成效。今年,全区确定了20个重大项目进行集中调度,实行重点项目目标责任管理,确保了续建项目不停工、竣工项目不延期、新建项目早开工。
  内蒙古注意培育和建设大企业,带动地区经济大发展。在自治区近年来实施的工业重点项目中,百亿元以上的大项目达几十项,如神华煤制油、大唐多伦煤制烯烃、包钢1000万吨钢技改、鄂尔多斯硅电联产、鄂尔多斯大化工、伊敏电厂三期、亿利PVC等。还通过扩建、参股、联营、新建等形式培育起包钢、北方电力、内蒙古电力、新希望铝业、伊利、蒙牛等一批年产值达数百亿元以上的大企业,同时,也培养出一批名牌产品。
  内蒙古注意支持大企业开发大产业,通过用存量吸引增量、以特色求发展等方式,吸引资本较为雄厚的国有企业进入内蒙古市场,加快重点产业发展。近年来,先后安排约30家企业与这些大企业实现对接、重组,使重组后的企业资产迅速扩张,市场份额有效扩大,企业技术含量和竞争力大幅度提高。中央大企业在内蒙古投资额连年超过1000亿元,形成大产业带动大企业的经营格局。神华集团、华能集团、中国国际电力投资公司等国家大企业都参与了内蒙古部分项目或企业的投资与重组。
  内蒙古各地十分重视建设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带动力的工业园区,由各级政府投资配套园区建设,使产业相对集中和配套。目前,内蒙古已有国家级工业园区45个,有些已具备相当大的规模,铝制品、食品发酵等各类工业园区在工业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内蒙古注重把实施经济政策与实施社会政策结合起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保民生与形成民生保障工程长效机制相结合,保稳定与寻求长治久安之策相结合,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一再强调,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高度关注和改善民生。为此,自治区出台了《关于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意见》,连续多年推进各项民生工程建设,今年办了“十件实事”、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
  通过努力,自治区民生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牧民人均收入分别由前些年居全国的第29位、第22位上升到2008年的第9位、第14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农牧民人均收入又分别增长11.4%和11.5%。

  相关稿件
·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新发现一处金矿产地 2009-12-08
· 内蒙古建成全国最大脱水青红椒生产基地 2009-11-25
· 内蒙古河套平原番茄酱出口创汇势头强劲 2009-11-19
· 内蒙古煤炭产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 2009-11-18
· 中国节能入资抽水蓄能电站 开拓内蒙古风电市场 2009-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