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09-12-16 作者:本报记者 柴海亮 勿日汗 来源:经济参考报 |
|
|
|
二连浩特联检大厅。 |
街头穿梭的挂着蒙古国牌照的汽车,中文、蒙古文、斯拉夫文字写的店铺招牌,随处可见的蒙古国购物者,操着蹩脚蒙古语做生意的中国商人……在位于中国正北方的内蒙古自治区二连浩特市,人们每天都会看到这些不同于中国其他地方的独特景象,因为这里是中蒙最大的陆路口岸和唯一的铁路口岸,也是中国连接欧亚铁路的起点。随着中蒙两国商贸往来日渐频繁,昔日的边陲小镇正在成为我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城市。 “东西一条街,18根电线杆,抽上一颗烟,走路转一圈。”这是当地人对二连浩特早年的描述。50年前,这里只有几间被作为通往乌兰巴托驿站的土坯房,伴随的是成群的黄羊和野驴。30年前,这里的人口也只有8000人,被称为“袖珍边城”,全市除了海关、检验、铁路等联检联运单位外,城市居民很少。而今天,二连浩特已经成为拥有10万人的边境城市,一座座既有现代城市底蕴,亦有异国风情的新型住宅与商业群落共同塑造了这座城市中蒙俄三国风情交融的独特风格。 当地人将这一切变化都归功于口岸边境贸易。1956年1月,伴随着北京-乌兰巴托-莫斯科国际联运列车的正式开通,二连浩特市建立。1992年,国务院批准二连浩特市为全国13个沿边开放城市之一。从那时起,二连浩特市几乎所有的大街小巷都成了经商之地,边境贸易改变着城市的面貌和当地人们的生活。 与1978年相比,2008年二连口岸进出口货运量由41.3万吨增长到617万吨,进出口贸易总额由3328万美元增长到27亿美元。口岸通关能力的增强,推动着二连浩特经贸的快速发展。蒙古国70%以上的果蔬和日用品由二连口岸运入,这里年出口俄蒙建筑材料30多万吨,农副产品15万吨,机电产品3万多台,沥青、金属硅、阳极炭块10多万吨,家具货值100多万美元…… 今年前三季度,二连浩特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1亿元,同比增长20.3%。规模以上企业加工木材66.2万立方米,增长58.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