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高新区:科技创新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好武器
    2009-12-08    本报记者 陈刚    来源:经济参考网

  苏州国家高新区于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2002这个区全面开启“二次创业”、实现“两个率先”工作以来的7年多,全区经济总体上保持25%左右的速度增长。苏州高新区以占苏州2.6%的土地和4%的人口,创造了苏州1/10的经济总量和1/5的进出口,单位土地上的投入产出和综合竞争实力等,在全国高新区中始终名列前茅。
  今年1—9月份,苏州高新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同比增长5.3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增长15%;外贸进出口从4月份起连续实现环比增长,降幅不断收窄;新增注册外资同比增长1.8%;新增注册内资同比增长35.6%,提前完成全年目标。

    科技创新成应对金融危机的最好武器

  没有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没有工人扎堆忙碌的身影,在苏州高新区苏州科技城内的江苏苏州纽威数控装备公司3万平方米的恒温综合性生产车间里,100来位工人正从容地操控着各自的工作母机。在高精度镗铣加工中心,伴随着已准确定位的钻头的高速旋转,一件件套筒主轴逐渐成形……
  “这间恒温无尘车间采用了地热能调节温度,加上高精度的工作母机,机床关键产品部件的精度都可以控制在3.5微米以内,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副总经理郭国新说,纽威数控机床的全部产品都是自主研发的。
    这家2007年才开始试制生产的公司,去年产值就超过了5000万元,今年能达到1.5亿元以上,明年目标是再翻一番,最终将达到50亿元。              
  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地一般加工制造业受到强烈冲击,生产一度严重下滑。在全国经济仍处于企稳回升阶段,这家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异军突起、逆势增长,展示出广阔的发展空间。
  实际上,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苏州高新区内一大批企业仍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后劲。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王跃山说,这归根到底得益于科技创新,企业握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竞争力,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权。
  2009年4月初,苏州高新区被科技部正式批准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成为全国首批、江苏省首家启动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国家级高新区。
    据介绍,在此之前的几年,苏州高新区决策层就意识到,以科技创新为主要发展手段和发展特征的新经济时代正在到来,必须谋求区域转型升级。6年前,苏州高新区开始启动建设的苏州科技城,是全国首家由部、省、市共建的大型创新研发基地,它把培育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和自主知识产权创新“双轮驱动”的区域技术创新群体作为目标,引进的项目都是高新技术和环保型,目前已有100多家高新科技企业在这里集聚。
  经过17年发展,苏州高新区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高度聚集区。区内90%以上产品与全球先进技术保持着同步水平,6家企业的8种产品市场份额占据世界第一,成为国内著名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技术和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全区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8%,主要发展指标一直位居全国54家国家级高新区前列。

    人才和机制双重创新 把握国际市场先机

  创新的意义在于把握国际市场的先机,而做到创新首先是拥有各行各业的领军人才,而从引进人才到促进创新,一系列的机制保障也成为题中应有之意。
  自2007年苏州高新区实施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以来,已投入各类资金2.3亿元,列入各类领军人才计划的有61名,领军人才项目累计申请海内外专利170项,示范效应正逐步显现。2009年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创业工程”申报项目达到151项,同比增长55.7%,其中海外申报项目占到43%,申报项目来源之多、领域分布之广、人才层次之高,均为历年之最。
  科技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与软件、光电子、纳米技术、生物医药等自主创新的关键领域。
    目前,苏州高新区与清华、南大、中科院等50多所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协作关系,有40家高新技术企业是与大院大所合作建立的,区内80%以上的“863”计划项目都是企业与院校合作的成果,全区拥有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火炬计划”项目在内的高科技研发和产业化项目600多项,拥有经认定的省高新技术企业360家、产品534项,各类授权专利3243件。
    在广纳人才之外,苏州高新区还辅助出台了“加快创意产业发展”、“鼓励软件与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等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意见和办法。设立总额为3亿元的科技发展基金和产业引导基金,成立10亿元风险投资基金和两亿元创业担保公司,以支持领军人才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的转化和产业化。
    同时,科技创新载体在高新区日益完善。新药创制中心集聚了生物医药研发企业69家,有20个项目获国家创新基金资助,成为国家级新药研发平台;首家国家级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园,建立了水体修复、有机毒物转化中试平台,成为集科研、环保产品展示和展销、技术交易和信息交流于一体的智能型环保科技中心。苏州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是苏南地区经验最丰富的企业孵化器。
  依托独特的区域扶持政策、完善的投融资体系和科技创新载体,苏州高新区领军人才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瞿晓铧创立的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公司,成立5个月即在美国纳斯达克成功上市,这是国内第一家太阳能光伏企业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新近开发的低成本新型硅太阳能光伏电池开始产业化,预计到2010年底将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
  至2008年末,苏州高新区汇聚博士、硕士和享受政府津贴专家等高层次人才5700多名,留学创业人员790多名,各类专业机构研发人员超过1万人。
  在苏州高新区的苏州科技城,耗资三亿元打造“IT实训基地”,这是国家教育部、科技部联手打造的全国第一家实训基地。基地建成后,将与国内外高校和公司合作,为进驻科技城的企业从业人员提供专业培训。目前,科技城的IT培训业已形成规模,微软、IBM、NIIT和江苏首家民营高博软件学院组成国内领先、江苏最大的实训基地。苏州科技城已初步建成软件外包、业务流程外包、知识外包三大产业基地和外包人才、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支撑三大服务平台。仅在人才培训支持上,科技城已拿出了一个亿给培训企业。

    谋划“二次创业” 建设区域创新枢纽

   横河电表是第一家落户苏州高新区的日资企业,17年来,公司年销售额翻了100多倍。它由小到大的成长历程,正是苏州高新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缩影。如今,苏州高新区已成为国内日资企业数量最多、投资总额最大的单个开发区,截至目前已有386家日企在此落户。
    借助外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高新区创业初期的必由之路;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科技园区,则是苏州高新区“二次创业”锁定的科学发展目标。
    “二次创业”首先抓科技型招商:日本住友电工株式会社将日本的3条生产线转移到苏州高新区工厂,并且到2010年将光转换器事业80%的产品放在苏州高新区工厂生产;世界主机板销量第一的名硕电脑公司今年将增资2亿美元;以生产液晶平板电视机为主的乐轩科技有限公司也将增资1.1亿美元,其自有品牌VIZNO在北美的市场占有率今年有望增加到30%。
    同时,苏州高新区还实施“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计划”。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期间,区财政科技引导性投入累计达50亿元以上。筹建仅半年的中科院苏州医工所,6项科技成果填补我国医疗仪器市场的空白,其性能、稳定性已达到甚至超过国外同类产品水平。
    构建区域创新枢纽。到2015年,区域研发总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5%以上,风险投资总额达80亿元,累计引进国内外研发机构140家,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区内企业总数比例高于50%。
    构筑规模经济优势。在电子信息、精密机械等领域形成1至2个世界领先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在汽车电子与零部件、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形成若干个在全国具有规模经济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的产业集群。
    建成高端知识型社区。到2015年,全区每万名就业人口理工类本科以上学历人数不低于2500名,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不低于20件,上市企业达50家以上,区域净利润占营业总收入比例超过8%。 

    打造区域现代产业体系 苏州高新区规划“2+3”产业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09年中,高新区出台了“2+3”产业振兴发展规划,确定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主导产业调整振兴,新能源、生物医药、服务外包3个新兴产业提升发展,规划期为2009—2013年。
    经过多年的发展,高新区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全国重要的电子基础材料、电脑及外设的生产和加工基地。以2009年5月数据为例,在区域主要产业工业产值比例中,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362.3亿元,占比52.2%;装备制造行业206.7亿元,占比29.77%;而新能源行业、医药制造业和服务外包虽然占比不大,但也已显示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和深厚的发展基础。
    在“二次创业”新阶段,苏州高新区将努力打造一个信息化与工业化有机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并进,结构布局合理、自主创新能力强、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能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经济效益好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对产业现状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规划明确了“2+3”各个产业的发展目标和重点领域。巩固一个产业龙头即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12%左右,继续保持高新区第一支柱产业地位。重点发展平板显示产业集群、计算机及网络设备产业集群、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通信设备产业集群四大产业集群;构建一个产业基地即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汽车和零部件、通用设备制造(机床)、专用设备制造(阀门、试验仪器)三大产业部类,装备制造产业年均增长18%左右,保持优势行业的规模和水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培植三个新增长极即培植新能源、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三个新增长极,新能源产业年均增长80%左右,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长25%左右,服务外包接包合同额、离岸执行金额年均增长分别为80%和50%左右。
    为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苏州高新区将成立产业振兴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产业工作小组将为企业提供贴身服务,并制定针对产业发展链核和补链项目的定向招商方案,积极探索运用优惠政策和参股合作等方式引进重点产业旗舰项目。高新区还将积极探索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区域内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制造业项目、服务外包业务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项目,支持产业优化升级、科技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创业投资对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助推功能,引导创投资金投向“2+3”产业。此外,高新区还将做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服务保障工作,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科技对产业的支撑作用,确保“2+3”产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关稿件
· 用能源科技创新推动低碳经济发展 2009-09-23
· 专家:用科技创新引领中国低碳发展之路 2009-09-22
· 科技创新体系稳步推进 2009-08-26
· 重庆政府采购科技创新产品免费派送中小企业 2009-07-29
· 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200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