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复苏中面临挑战
    2009-11-06    方家喜    来源:经济参考报

  10月2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7.7%,其中三季度增长8.9%;9月份CPI环比继续上涨0.4%,PPI环比上涨0.6%。
  而国家统计局此前发布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54.3%,比上月微升0.3个百分点,连续第7个月高于临界点。
  “中国制造业上月出现自2008年4月以来的最快增速,证实中国经济正在复苏。需求的全面复苏,预示着经济增长将会加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张立群表示。
  摩根大通中国证券市场部主席李晶表示,需求复苏有助于抵消政府支出可能放缓的情况。“中国尽管公共投资在未来几个月可能放缓,但私人房产投资、消费支出以及出口需求应当能在这几个月驱动增长,”她说。
  与中国相对应的是,复苏的迹象正在全球涌现。摩根大通全球采购经理人综合指数从9月份的53上升至54.4,达到了自2004年7月以来的最高值。全球制造商最新提供的数据显示,美国、欧洲和亚洲的产出正在上升,就业前景也在好转。
  从首尔到旧金山,制造业信心已从去年全球衰退的突然打击中迅速恢复。去年衰退期间,世界贸易陷入停滞,各地的仓库里积压着卖不出去的存货。一年之后,制造商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全球产出实现了5年来的最快增长。
  不过,复苏的迹象也让世界主要国家所面临的任务变得更为紧迫。德意志银行全球市场高级分析师高登表示,危机可能正告别全球流动性恐慌的第二阶段(去年8月份为止是危机的第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欧美国家局部的次贷危机),所以,现在应尽早考虑“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如何跨越失衡发展的模式障碍,走向可持续发展之道。
  根据经济学家们的分析,目前全球经济正在走向复苏,但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障碍,其中最有可能使延缓复苏的两个问题就是全球通胀和全球贸易保护主义。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为了摆脱全球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困扰和冲击,各国政府都向市场注入了规模巨大的流动性,通过改善企业和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状况来改变市场悲观的信心。但是,今天当各国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发展好转,市场信心缓缓提升的时候,人们开始注意到2007年全球所遭遇的流动性过剩局面再次有抬头的迹象。
  亚洲开发银行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对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生产能力和增长的空间较大,一定程度上吸收了货币流动性的市场泛滥压力,但是大宗商品价格因为投机资本的猖獗再次高企不下的可能性依然不小,目前这种迹象也已经出现。所以,输入性通胀问题同样会困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宏观经济的稳定。对那些外向依赖性大、而目前经济复苏程度低的国家而言,打击可能是巨大的,由此也会收窄世界经济发展的空间。
  报告进一步表示,不能排除由于实业投资的回报率因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而明显下降,导致实业部门的资金再次回流到发展缓慢的金融市场中,造成严重的资产泡沫情况,甚至不良企业恶意圈钱投资过度的问题会再次困扰所在国的监管部门和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
  让站在复苏门槛上的世界经济所忧虑的另一个问题是,日益泛起的全球贸易保护住义。
  今年7月,WTO曾预测,今年全球反倾销案件可能要达到437件,是2008年的2.1倍。上一次历史纪录是2001年,为366件。
  9月28日,伦敦经济政策研究中心发表报告指出,G20成员普遍未能遵守2008年11月峰会上领导人关于不实施保护主义的承诺,其中中国是各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首要目标。分析人士说,G20峰会结束后不到一年时间,已有56个国家和地区实施了99项措施,还准备实施134项,其中已经实施的,目标指向第一是中国,第二是美国,第三是德国;准备实施的134项里面,第一还是中国,占77项,第二是美国,第三是德国。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美欧等国为了本国利益,反其道而行之,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施压人民币汇率,其结果将阻碍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今年8月,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在关于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报告称,世界经济很脆弱,商品贸易将在2009年下滑10%。
  “后危机时代”给各国政府带来的最深远的思考和最重要的挑战是如何改变造成这场全球金融危机的制度因素和增长模式,包括全球统一和谐有效的监管制度和合作体系的建立,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迄今为止世界经济失衡发展的增长模式调整,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等。

  相关稿件
· 全球经济危机治理难度加大 2009-10-30
· 楼继伟:全球经济不排除二次跳水 2009-10-29
· FDI出现拐点预示全球经济复苏吗 2009-10-20
· 欧盟官员:欧亚合作对全球经济恢复至关重要 2009-10-20
· 全球经济再平衡把中国推向浪尖 200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