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60年:见证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2009-09-30    作者:本报记者 刘璐璐    来源:经济参考报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外贸伴随着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世界经济大潮走过了跌宕起伏的60年。
    1950年,新中国对外贸易总额11.3亿美元,200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56万亿美元,是1949年至1978年30年总和的15倍;贸易伙伴由1950年的十几个增至220多个,外贸出口企业由三十年前的几十家到现在约76万家,商品结构由新中国成立初期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转向以劳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出口为主,从“中国制造”朝着“中国创造”迈进。目前,中国是全球第三大贸易国,今年上半年我国超过德国,已成最大的出口国。
    在中国经济60年的发展中,外贸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按国民经济支出法核算,在这轮危机前,2007年我国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为2.6个百分点;2008年我国进出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合计9161亿人民币,占全国税收收入的15.4%;目前,外贸直接带动就业8000多万,其中60%以上属于农村转移劳动力。
    从贸易规模和增速看,改革开放前,受制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外贸总体增长缓慢,1951年至1977年进出口年均增长9.98%。改革开放后,我国外贸开始快速发展,1978年至2001年进出口年均增长15.9%。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国外贸进入改革开放后发展最迅速、最平稳,规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时期。2002年至2008年,我国外贸年均增长26.1%,远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世界排名由全球第8位跃升至第3位,经过60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成为名符其实的贸易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形成了轻纺产品、机电产品、IT产品等优势出口产业。据统计,1981年工业制成品出口首次超过初级产品。1986年纺织品取代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出口商品从资源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为主的转变。1995年,机电产品取代纺织品成为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转变。2009年上半年,机电产品出口占比为57.6%、农轻纺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约占比为31.6%。目前,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比已从1978年的45.2%上升到95%。
  相关稿件
· 海关总署:全国高信用外贸企业达2万余家 2009-09-25
· 外贸回暖引爆用工饥渴 沿海城市包机赴中西部招工 2009-09-23
· 欧元区7月份外贸顺差大幅扩大 2009-09-18
· 贸易摩擦无碍外贸回升 2009-09-15
· 外贸年底有望转正 广东GDP8.5%增长目标可期 2009-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