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电
记者24日从海关总署获悉,截至今年7月,全国有AA类和A类高信用外贸企业20298家,C、D类低信用外贸企业1470家。
同世界上所有海关面临的问题相似,我国海关也受到严密监管与高效运作、业务日益增长和管理资源不足的双重困扰。截至去年,全国在海关注册的进出口企业有57万多家,而全国海关稽查人员仅3千余人,相当于平均每人稽查企业190家左右。
从2004年评定红黑名单,到2008年实施企业分类管理,我国海关一直在努力探索一种接近“诚信获益、失信惩戒”这一社会基本价值体系的管理方式。从海关自身发展角度看,实施企业分类管理是管理手段的一次飞跃。在新的分类管理体系中,企业升降级标准与自身守法和信用结合更加紧密,制度安排更加科学。
企业分类管理以企业为监管单元,以守法便利为核心原则。分类管理简化了对AA、A类高信用企业的通关手续,对B类企业实施常规管理,加强了对C、D类低信用类别企业的控制,优化了监管资源合理配置。对不同类别企业实施差别管理措施,守法企业可以得到实实在在的通关便利好处。对一般企业、出现不规范行为的企业,海关通过政策宣讲、约谈、下企业调研等方式,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企业在诚信守法的基础上可申请高的管理类别,以获得海关的信任和管理便利措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