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减、加、乘”等方式做好煤炭大文章
    2009-08-06    本报记者:丛峰 陈忠华 刘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

    煤炭是山西经济最大的比较优势,但其“多、小、散、乱、差”的产业现状和“资源浪费、环境破坏、事故多发、效益低下”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也一直是山西发展的最大制约。此轮产业结构调整中,煤炭产业首当其冲成为了“突破口”。在前几年关小上大、强推采煤方法基础上,今年以来,山西出台了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抓手,以循环经济为目标,用“减、加、乘”等方式,全面实施资源整合、产业改造升级。

    减法 ———大量减少小煤矿数量,促进资源整合。山西煤矿最多时超过1万座,到去年底,全省煤矿数量从2002年的5255座减少到2598座,压减比例高达50%。
    “但是,小煤矿数量仍然太多,平均单井规模才36万吨/年,不仅无法与世界一流水平的澳大利亚平均460万吨/年的规模相比,比近邻内蒙古也低了一半。”山西省煤炭工业厅厅长王守祯说。为此,山西省决定,到2010年,全省矿井数量将减少到1000处,基本实现综合机械化开采。据了解,目前山西省已将1000座矿井的保留指标分到了各地,“煤都”大同仅保留71座,国内最大的无烟煤基地阳泉市仅保留50座。

    加法 ———提升产业集中度,培育煤企“航母”“减法”之后,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成为做好“加法”的主角,承担起兼并重组的重任。按山西省调整规划,将来要形成3个亿吨级的特大型煤炭企业集团、4个5000万吨的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到2011年,大集团煤炭产量占到全省总量的75%以上,矿井单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到2015年,大集团煤炭产量达到全省的80%以上,单井规模达到120万吨/年以上。同时,制定更加严格的准入门槛,比如,参与兼并重组的煤矿企业规模不低于300万吨。在兼并重组小煤矿的同时,山西加快矿井改造提升,建设了一批千万吨级矿井。
    同煤集团董事长吴永平说,到2011年末,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的产销量将达到1.5亿吨,其中原煤产量将超过1亿吨。

    乘法———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推动循环经济建设。山西将重点鼓励延长煤炭产业链,鼓励煤炭与电力合作,推进煤电一体化建设;鼓励煤炭与煤化工合作,发展煤制化肥、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甲醇及深加工等以煤为基础的产业。还包括煤电铝、煤机械、煤安全、煤环保、煤建材等产业。据介绍,山西省还将加快同煤塔山、焦煤古交、潞安屯留、晋煤寺河等14个煤炭循环经济园区、206个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加上煤矿建设和煤矿重组改造,两年内山西煤炭将完成投资1800亿元,在拉动内需的同时,提升产业水平、优化结构,提高竞争力。

    敢于“摸着石头过河”六大思路引领全面转型

    “德国的鲁尔、法国的洛林等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是世界上较为成功的例子,但几十年过去了,转型还在继续。”山西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复明说,实现资源型经济整体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国内外都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山西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
    记者采访了解到,目前山西省已明确提出了实现全面转型的“六大思路”:一是产业结构转型,由单一支柱产业结构向新型多元稳固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二是增长方式转型,由粗放式、被动型增长向节约、集约、安全、绿色、稳健式增长转变;三是发展动力转型,由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四是经济环境转型,由低水平开放向全方位开放转变;五是体制机制转型,由初步的市场经济体制向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六是社会全面转型,由偏重经济发展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以产业转型为例。今年以来,山西相继推出了煤炭、焦化、冶金、电力、装备制造、煤化工、新型材料、食品工业等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涉及的八大产业规模占到整个工业经济的95%以上。到2011年,全省钢铁企业由目前的200多家减少到50家左右,金属镁企业由70余家减少到30家左右;焦化产业将淘汰炭化室高度在4.3米及以下的焦炉,鼓励采用国际领先的炭化室高度7.63米高炉;煤化工产业将控制电石、煤焦油加工、粗苯加工等传统产品总量,培育打造尿素、多元复合肥、甲醇系列等拳头产品。
    要转变增长方式,安全是无法回避的难题。为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山西开出了十剂“猛药”———安全生产“十项制度”:联合执法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事故约谈制度;事故隐患举报制度、煤焦领域反腐败制度、行政问责制度等。这些制度就像一张张“安全网”,在全省矿山、企业全面铺开。据了解,目前,山西已为全省11个市和87个重点产煤县、非煤矿山县配备了98名市、县长安全助理。在干部考核和地区发展评价体系中,安全发展目标被列为“一触即死”的“高压线”。

    调整转型效果初显

    记者在山西深入调研后发现,通过一系列的调整政策和措施,山西以“转型、安全、和谐”为目标的经济结构大调整,在部分产业和地区已初显成效。
    煤炭资源整合重组效果显现。1-5月份,全省累计完成原煤产量2.04亿吨,其中,国有重点煤炭企业生产1.46亿吨,已占总产量的71.6%,同比提高15.7个百分点;吨煤综合平均售价同比提高了65元,销售收入增加44亿元,增长10%。
    煤炭延长产业链条迈出新步伐。据了解,山西省煤炭行业非煤产业已形成较大规模,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全行业独资、控股和参股的焦炭产能突破2300万吨/年,合成氨和尿素、甲醇、二甲醚产能突破1500万吨/年;煤炭液化示范项目取得突破,潞安16万吨/年煤基合成油示范厂产出了第一桶煤基合成油;日前,同煤集团与中海油签订了框架协议,投资300亿元建设年产40亿立方米煤制天然气,通过管道输送至京津环渤海地区。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在,阳泉市民王鹏每天晚上都要领着孩子去开发区喷泉广场戏水,而就在5年前,那里还是一座占地11万平方米、高63米的废弃渣山。据了解,到2008年,除大同外,全国空气质量排名倒数35位以后已没有山西的重点城市。今年一季度,山西省又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十一五”二氧化硫的减排任务。古老的三晋大地,正在调整中向着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文化强省努力迈进。

  相关稿件
· 下半年煤炭进口暴增状况不可持续 2009-08-05
· 山东筹建区域煤炭交易中心 2009-08-03
· 苏立功:预计未来煤炭业税负还将增长 2009-07-31
· 中国铝业与云南煤化工集团结盟互供煤炭和氧化铝 2009-07-22
· 湖北拟建大型煤炭资源储备工业基地 2009-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