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贵阳电
在中央“扩大内需”政策影响下,贵州省一批交通、水利、电力等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密集上马,贵州省纪检监察和发改委等部门采取措施,严查重点工程招投标“走样”现象,加大项目监管力度。
招投标是现在世界通用的、比较成熟的工程项目发包方式,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一种有效手段。今年贵州省发改委、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等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全省工程建设招投标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查显示,招标投标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一些业主单位出于各种目的操纵招标,有的将应当公开招标的项目实行邀请招标、甚至搞虚假招标或不招标;有的将项目化整为零,肢解发包,逃避监管。一些投标人恶意串标、围标,通过行贿手段,谋取中标;或非法挂靠,以多个投标人的名义进行投标;有的在中标后,擅自转包或违法分包,导致“一流队伍中标、二流队伍进场、三流队伍施工”,严重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工期。
此外,调查显示,仍有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影响,采取打招呼、授意、暗示等方式,干预和插手招标投标活动。一些招标代理机构为追逐经济利益,无原则迎合招标人需求,帮助招标人肢解工程、规避招标,甚至组织串标、围标。监督主体缺位仍未得到较好解决,有的职能部门既对本行业的招标投标工作进行管理,又对具体招标投标事项实施监督,有的甚至还是招标投标工作的具体实施人,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没有形成有效的权力制衡机制,容易导致腐败行为的发生。
为解决重大项目招投标走样现象,贵州省今年建立全省招标投标厅际联席会议制度,由省发改委牵头,经贸委、财政厅、建设厅、交通厅、水利厅、监察厅等十余个部门参加,通过召开例会等方式,集中研究解决招投标行政监督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时整改,促进全省招投标活动的有序进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