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初期的浙江企业家们,发扬“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尝遍千辛万苦”的“四千精神”,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发展难题;到了新世纪初,浙江人民进一步概括提炼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十六字精神”,进一步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如今,意在摆脱前些年高投资、高消耗、高污染“三高”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之路刚刚起步,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便迎面扑来。行业龙头企业停产、民间投资增幅下降、出口大幅滑坡……这一次,浙江人民需要藉以何种精神状态、又需要在何种思路和目标指引下,实现突围、“闯关”呢?
“新四千精神”应运而生
浙江时下经济发展所遇之困难,来自金融危机,又不完全是金融危机。正如省长吕祖善在5月初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指出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充分暴露了我省过度依赖国际市场、过度依赖工业、过度依赖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结构性弊端。”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连续保持了13%以上的年均经济增速,尤其是新世纪初那几年的跳跃式发展,让浙江在2004年一跃成为了国内第四个生产总值过万亿元的省份。但是,人们也很快注意到了这种GDP高增长背后的负效应,即资源消耗过快、投资依赖程度过高和环境破坏巨大。以耕地为例,2003年一年浙江省开发建设消耗的耕地就达62万亩,这种消耗速度不扭转,浙江数年之后就将无地可用。
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使浙江高外贸依存度的弊端随之尽显。今年1至4月,浙江出口增长为-17.6%。由于一般贸易产品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多是浙江本地生产,如果全年减少300亿美元的出口,就将影响全省约5000亿元的工业产出。
“危”中如何才能寻“机”?“新四千精神”应运而生。今年2月,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赴台州调研并首次提出,当前民营企业要发扬新的“四千精神”: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5月底举行的2009浙商大会上,赵洪祝书记进一步明确阐述,“要继续弘扬浙江精神,千方百计提升品牌,千方百计保持市场,千方百计自主创新,千方百计改善管理,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加快转型升级,勇于战胜危机、抢占先机,努力在新一轮发展中实现新跨越。”
肯定先行者,启示后来人
“新四千精神”既是对逆势发展的先行者的总结和肯定,也是对更多正在危机中艰难“爬坡”的浙江企业提供的启示。它丰富和完善了“浙江精神”,是新时期浙江改革和创新精神的写照,不仅为浙江人民共克时艰提供了新“引擎”,也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树立了新“坐标”。
“‘新四千精神’的提出非常及时,要应对危机,实现升级,必须理念先行。”祐康食品集团董事长戴天荣说,浙江的“草根经济”有活力,但随着竞争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草根”也要学会走向国际。因此,企业需要明确新的努力方向,政府也需要为企业的努力营造政策环境。
20多年前祐康食品集团只是杭州市北郊的一家镇办企业,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资本运作和品牌提升,如今已成为全国冷冻食品行业的龙头企业。前不久,这家企业在车间里安装了300个摄像头,面向全社会开通即时网络监控系统,使自己成为了国内食品行业第一家“透明工厂”。“我们有责任向社会公开承诺,也有能力让公众对我们的产品放心。”戴天荣说。
2009年4月,已有15年经营历史的浙江台州天天物流有限公司召开了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这家企业原本股权100%掌握在董事长梁军及其爱人手上,今年初梁军决定拿出45%的股权转让给公司其他管理人员和优秀员工,以及外部战略投资者。梁军的目的就是通过分散股权,来留住人才,学习其他大企业管理理念,还可以推进民主决策,减少决策风险。
与时俱进演绎浙江精神
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仍未见底。今年1至3月浙江非国有投资仅增长2.6%,比国有投资增幅低29.7个百分点,1至4月出口同比下降17.9%。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指出,浙江经济发展已经到了推进转型升级“背水一战”的关键时刻。
“面对金融危机,我们需要通过一种精神引领和目标确立,推动民营企业上台阶、促转型。”台州市椒江区委书记王建平说,目前椒江区正抓紧对上规模的民营企业进行培训辅导,包括组织企业家到清华大学等高校学习现代企业制度和管理,倡导发扬“新四千精神”推动转型升级。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说,“四千精神”是浙江企业在创业阶段吃苦、拼搏的精神写照,“新四千精神”蕴涵的创新、提升精神,是对“四千精神”的继承和革新,正是体现了浙江精神的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转型升级不可能一蹴而就,浙江保增长之路任重道远。但是人们有理由相信,从“四千精神”到“新四千精神”的升华,正表明浙江精神在金融危机的磨炼中越加成熟,只要继承和发扬好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浙江经济和社会发展完全可以获得可持续的推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