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换乘太折腾
    2009-04-22    本报记者:文婧 实习生:谢婧怡 郑娥    来源:经济参考报

    北京地铁站内的乘客。本报记者 文婧 摄

    北京地铁的时速已达每小时73.3公里,发车时间有望缩短至一分半钟……一项项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指标让人切实地感受到了北京地铁的迅猛发展。然而,日前记者对北京地铁1号线、2号线、13号线、八通线和机场快轨等线路实地调查后发现,乘客在乘坐时有许多不便之处等待改进,记者就把北京地铁的“里子”翻出来晒一晒。

  让人郁闷的线路衔接

  一个普通工作日的下午,记者从地铁2号线的积水潭站开始了北京轨道交通体验之旅。为了亲身体验下一般外地游客的地铁经历,记者首先以北京北站为目的地开始了体验。
  百度地图上对北京北站的解释是:从积水潭乘坐地铁2号线,至西直门,步行150米即到。积水潭至西直门地铁只有一站地,行程大概三分钟。那么,如果顺利的话,我将会于十分钟内到达北京北站。
  首先进入的是积水潭地铁的C口,准备下行。站内窗明几净,刚刚擦过的地板还反着水光,贴心的阿姨在扶手处挂上了“小心地滑”的警示牌。只是下行没有电梯,这让我想起了无数个假期,回老家时为了倒2号线去北京站,拖着大箱子下楼梯的痛苦经历。不过好在今天行李不多,可以轻松上阵,安检也只是让我打开包给他看了看就过去了。
  工作日的下午,地铁里人并不多。列车没多久就把我带到了西直门。西直门站的指示牌提示我向A口出发,去往北京北站。西直门站比积水潭站拥挤不少,常能看见背着扛着大包小包的乘客们。换乘处没有电梯,我注意到一对行李很多的老夫妻把箱子拎在手上,十分辛苦。上了一截楼梯之后,开始平路转弯,阿姨的拉杆箱终于发挥了作用。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转过两个弯,我们又开始下楼梯。再转过一个弯,我彻底绝望:前面一条长长的上行楼梯摆在面前,叔叔阿姨休息了一下,接着拎起行李,一鼓作气走了上去。走上楼梯之后我惊讶地发现,我们居然回到了原来的地方,只是中间隔了一个护栏,原来我们上上下下走了那一圈,只是为了从护栏那头翻过来。
  无奈继续前行,终于来到了13号线和去往北京北站路口的分界口,去往十三号线的乘客终于绕到头了,而我的路却还没有完。
  出了出口,前面是一条长长的走道。走道里几乎没有人,心里有点发虚,赶紧快步通过。好在出来之后就看到了北京北站的指示牌,心里终于有了底。向左边一望,是13号线倒2号线的露天转线段,心里不由得有点庆幸,虽然楼梯上上下下几趟,终究还是在地下,那些倒13号线的乘客可辛苦多啦。
  一路都是单向行走道,顺着路就到了北京北站的门口。令我诧异的是,这里也有一个地铁出口。可是,我刚才顺着路标,为什么不是从这个口出来呢?令人一头雾水。
  对一下时间,到达北京北站时间是14点40分,从14点02分积水潭站出发算起,共经历38分钟。其中真正乘地铁的时间只有不到五分钟。也就是说,有30多分钟的时间消耗在了地铁换乘中无数上上下下的楼梯中……
  如果说离西直门地铁口只有150米的北京北站是“小巫”的话,那么乘坐地铁到军事博物馆站下车前往北京西站的经历则是“大巫”。这不仅因为早在北京地铁线路图中有所规划的北京西站地铁站一直没有建起来,乘客目前得在军事博物馆和西站之间,提着准备上火车的大包小包走路20分钟左右,或者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包括在军事博物馆地铁口不时批量出现的“黑摩的”);更因为地铁线路之间的衔接不便造成的困扰。
  令记者吃惊的是,当记者问到工作人员“从北京西站去地铁13号线回龙观站,请问怎么走比较方便”时,北京西站服务台的工作人员竟然不推荐记者乘坐看上去更快捷的地铁。该工作人员回答说:“虽然北京西站离地铁1号线的军事博物馆站最近,但如果从北京西站去回龙观的话,不推荐在军事博物馆换乘地铁,因为这样会多倒乘一次,而且1号线换2号线在复兴门换乘距离很长,提着大包小包十分不便,所以建议从北京西站北出口出来后,在站前坐67路,特2路,或301路到长椿街路口东,直接在地铁2号线的长椿街站换地铁2号线,到西直门,再换乘地铁13号线前往回龙观。”
  记者于是决定体验一下如何从“1号线换乘2号线”。在复兴门地铁站,我下了2号线后,跟随一个大爷前往1号线的换乘通道,走了将近16分钟,中间大爷歇了三次。他一路抱怨“路太长,修个电梯多方便”。从一线换乘环线要走将近一公里路。再加上通道内路况不适合行走,使得老年人在换乘通道内行走十分困难。很多乘客认为换乘太拥挤,老年人和残疾人走着很吃力,女白领们穿着高跟鞋很不方便。
  那么,13号线与2号线之间的换乘如何呢?记者在工作日早上7:10和傍晚7:30左右跟随在城铁13号线霍营站附近居住、在地铁2号线复兴门站附近上班的吴先生体验了一回。早上,记者首先从吴先生居住的小区门口花10元钱打“黑车”,五分钟后到了霍营城铁站。乘坐城铁13号线到了西直门站后,记者先下两趟楼梯,跟着拥挤的上班族人群走了一段被隔栏隔开的绕弯路,然后又开始上楼梯,数不清上下左右了多少回,走了一刻钟才到,而这人流的速度可比上文提到的老大爷快了不止一倍。
  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当跟着吴先生一起走下班回家的路,从地铁2号线的西直门站换乘地铁13号线时,竟然更加复杂,离城铁最近的2号线地铁口只能进人不能出人,得从一个马路对面的地铁口在地下走一个U字形,绕到以往只用1/3时间就能到达的13号线站口。据乘客反映,这个规定是上个月才出的,地铁工作人员只是在站内贴了个通知,并未征求乘客意见,也不由得乘客反驳。
  怪不得记者在东直门站遇到的一位首次换乘城铁的外地人说,他刚才从东直门地铁出来,问了好几个人才找到了距地铁站200米左右的城铁站,可一进去后就郁闷了,原来他被告知这个是出站口不能入站。“在北京地铁里尽迷路。”外地小伙子挠着头说。看他一头雾水的样子,我心想,面对如此迷乱的线路衔接设置,我们本地人比他也强不了多少。

  令人费解的站口设置

  除了记者刚刚提到的军事博物馆地铁口的“黑摩的”,和城铁13号线霍营站的“黑车”,这些地铁口的“黑”交通工具无不与北京轨道交通站口和地铁收车时间的设计不合理有关。
  在霍营城铁站,上下班高峰期可谓“黑车”云集,可上班族们却将它们看做救命稻草。“走路到城铁站要将近20分钟,没有合适的公交车线路往来于小区和城铁站之间,要是早上万一出门晚了,再没‘黑车’坐,就得迟到了。”吴先生说。
  而且记者看到,年轻的上班族们大多穿戴整洁体面,而城铁站附近黄土满天地在施工,如果不乘坐“黑车”,这段路走完,裤脚、裙脚和皮鞋,都会浮上一层灰土。记者看到,有些城铁的出口设置得太偏僻,大多数站点都设置在很荒凉甚至是无人居住的地方,附近还有许多工地。这让坐城铁的人十分不方便,这样倒是给一些“黑车”司机带来商机。
  “因为八通线四惠站晚上末班车收班时间太早而导致的‘黑车’问题,还有周围地带的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中国传媒大学学生雅如说。她居住在学校里,最近在长椿街地铁口附近的某网站做兼职,晚上10点以后才能下班,从长椿街地铁站坐2号线到复兴门站,再倒乘1号线到四惠站,最后倒乘八通线到中国传媒大学站,然而八通线每天晚上10:40就收车,40分钟对她这段路途来说实在是太紧了。有一次,雅如晚五分钟下班,就没能坐上四惠站的末班车,她只能一狠心打“黑车”回学校了。雅如说自己第一次坐黑车感觉很不安全,但是没办法。“四惠站周围的黑车生意挺红火的,小面包车,家用小轿车很多。从四惠站坐到中国传媒大学站,一个人10块,只能坐四五个人的车,常常得挤满六个人才走。”

  机场快轨实在不快

  经常出差的李先生一被问到乘坐机场大巴的经历就叹息着说:“还不如坐机场大巴呢!”
  他给记者讲述了自己第一次乘坐机场快轨的经历。“平时我都是坐车去机场,机场快轨开了我很高兴,绝没有存心挑剔之意。这么说吧,这个工程总体来说是不错的,但比起香港或者巴黎的机场快轨,无论从硬件设计的合理性、施工细节的处理,还是行车中平稳性都不能相比。这与我的预期相去甚远。”
  一次他从外地出差回京,从机场回来乘坐机场快轨的路上,他还清晰地记得,轨道两边的玻璃护栏漂亮且设计具现代感,上了车,却发现根本没地方放大旅行箱,座位间隙也很窄,没办法,立在过道上吧。一路风景如画。从T2航站楼到东直门,布局很像国外的地铁站,看起来很光鲜很先进。但一下车,问题就来了,从乘车站台坐扶梯上到换乘大厅后,没有电梯了,望着高高的楼梯傻了眼,问了一下安检的小伙子,小伙子说,这儿没有扶梯,大家都自己想办法扛箱子。李先生旁边的几个带大包的人开始抱怨起来,但没办法,众人各自撸胳膊挽袖子起来。李先生的那点儿尝鲜的好心情到此变成厌烦。
  “什么叫‘人性化’设计?看来这个快把嘴皮子磨破的时髦名词并没有被北京机场快轨的设计者完全接纳。”李先生说,北京机场快轨噪音比较大,没有电梯,还得跟行李箱“较劲”,搬上搬下的。跟李先生看法一样的乘客还挺多,记者从东直门站乘坐快轨前往机场时,几乎每个跟记者聊起乘坐感想的乘客都对此耿耿于怀,他们认为这项工程应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返工重建电梯。要知道,国际航班多是携带大行李的旅客,25公斤的行李不是谁都能抬得动的。“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就说日本,基本上所有的电车站都有电梯,方便老人、残疾人和行李客。不管从哪站上,只要进了站,就可以直接把行李放在机场行李托运台上,没有一个地方需要你把行李搬起超过10秒钟。”刚从日本出国归来的一位乘客说。
  由于上述缺陷,看上去10多分钟就能到达目的地的机场快轨,实际上比机场大巴要更慢,而且价格也比大巴高出九元。李先生有一次曾因快轨晚点差点造成登机延误。不仅如此,快轨首先前往T3航站楼、然后是T2,最后却不前往T1,这让在T1航站楼登机的他还在下快轨后走了好半天。

   [相关链接]地铁更需要人文关怀

   一项项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指标让北京地铁“貌合”了国际先进水平,一项项给乘客内心添堵的设计却将贴近服务社会大众的“神”给“离”了。可以说,北京地铁现有的各种现代化设计,为设计者、建设者、运营者和管理者带来了许多荣耀,而给真正应该得到实惠的乘客却增添了很多麻烦。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