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都呼和浩特何以“扭亏为盈”
三聚氰胺金融危机双重夹击
    2009-04-14    王文志 赵海军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报呼和浩特电 过去一年,受三聚氰胺事件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工业经济一度出现负增长。进入2009年以来,随着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政策的实施和多年来“调结构”的成果,呼和浩特市工业经济逐步从低谷期进入恢复期。今年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5亿元,同比增长2.6%,2月份完成50.2亿元,同比增长11.1%。
  之所以有这样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从呼和浩特所处的区位看,由于地处内陆,经济的对外依存度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要比东南沿海地区小得多。
  二是贯彻落实中央“保增长、扩内需”等方面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及时、有力。在落实中央应对金融危机的系列政策之外,呼和浩特市政府还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使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停产的企业恢复生产。政府鼓励企业迎难而上,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大挖掘潜力、节约成本、开拓市场的力度。不少企业全面进行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努力提升自身素质,为今后的更大发展积蓄能量。
  三是产业结构较为合理。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呼和浩特市审视自己身处资源大区资源却很少的情况,着力调整工业产业结构,主攻非资源依赖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先后培育壮大了乳业、电力、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发酵五大支柱产业,除电力外,其它四项都是非资源依赖型和高科技产业。
  2007年以来,呼和浩特市提出大力发展高科技的太阳能光伏材料产业,引进了美国晟纳吉光伏材料有限公司、航天科技集团神州硅业、南京大陆多晶硅太阳能产业集群有限公司、天津中环集团的单晶硅、多晶硅项目落户。1座5兆瓦太阳能示范发电站也在规划中。呼和浩特市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太阳能发电示范城市”。呼和浩特市政府还规划,把呼和浩特市建设成我国新能源、新材料研发和生产的基地,继成功打造“中国乳都”之后,成为“中国硅都”。
  由于大力发展壮大非资源依赖型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呼和浩特市很大程度上规避了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影响最大的原材料加工企业所带来的风险。目前全市有32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其中因受金融危机冲击而停产半停产的企业还不到1/10。
  除了稳健的工业,呼和浩特有着发达的服务业。服务业成为全市经济的第一大产业。除交通运输等少数行业外,目前,呼和浩特市服务业中的多数行业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大。
  四是投资项目准备较为充分。2008年,呼和浩特市政府提出了“一核双圈”发展战略,全力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一核”,指市四区范围内的核心区。“双圈”,就是以五个旗县所在地为节点、以五十公里为半径的半小时经济圈和城镇圈。
  打造“一核双圈”,就是要在城市核心区域内,继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特色和宜居水平,增强要素集聚能力,促进产业发展。
  呼和浩特市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达到1515亿元,增长15%;地方财政总收入实现182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26万元和7900元,均增长12%。 
  相关稿件
· 呼和浩特污水处理率提高到85%以上[图] 2009-01-13
· 呼和浩特:251亩国有土地建起150多栋非法建筑 2008-12-08
· 呼和浩特:今年10月房价指数同比上涨1.8% 2008-11-14
· 分析显示:呼和浩特市房地产投资增速放缓 2008-11-07
· 呼和浩特市热价拟上调9毛 牵动政府民生心 2008-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