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2日,与会人员认真听取演讲。 当日下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继续举行。新华社记者:高学余
摄 | 编者按:
全球经济何时复苏?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上,与会者认为,本轮危机是对半个世纪以来国际货币体系失衡的大清算,大规模的刺激方案有望使全球经济止跌企稳,但危机的最终摆脱,还有赖于各国携手建立一个全球性的金融体制新框架。
2009年3月21日至23日,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承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9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 本届年会的主题是“国际金融动荡中的中国发展和改革”。在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众多官员、学者以及知名企业家共同探讨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并给出了建议。
高官透露
为应对更大困难储备了充足的“弹药”
王军:还有应付更加复杂局面的余地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表示,2009年有信心实现8%左右的GDP增长目标,中国还有应付更加复杂局面的余地和能力以及方方面面的准备。 “总理在记者招待会上讲‘我们还有很多子弹’,我想就是这个意思。”他说。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后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中国政府已经准备了应对更大困难的方案,并且储备了充足的“弹药”,随时都可以提出新的刺激经济的政策。 王军说,目前财政赤字占GDP的规模只有2.9%左右,还有根据外部条件进行抉择的余地和条件,至于这些“子弹”是冲锋枪的子弹,是手枪的子弹,还是重机枪的子弹,将“择机而定”。 陈德铭:继续扩大对外开放 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当前全球经济暂时遭遇挫折,但开放合作的大趋势不会改变。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推动世界经济早日复苏。 陈德铭指出,中国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并坚持通过沟通、协调,来化解各国的各种贸易摩擦。 陈德铭也提出,中国将大力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支持各类有条件的企业对外投资,积极推进境外的经贸合作区的建设,发展境外资源合作开放、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等等。 陈德铭还重申,中国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方向绝不会改变,在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将一如既往地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协调发展。
郑京平:经济体制仍需改革
国家统计局总工程师郑京平表示,中国经济体制仍然面临着改革的巨大需求。行业准入、价格决定机制、收入分配机制、社会保障机制等体制和机制的建设,还需要推进。另外,中国经济还有结构调整的任务。 郑京平表示,在目前逆风而行的经济环境下,中国经济必须调整步伐、姿态,这样可以避免消耗过大、刺激过度,留下隐患。更重要的是为了今后在没有风,甚至是在顺风情况下,跑得更快、更健康。
王军:将择机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制度
财政部副部长王军说,近期将着力推动改革和完善资源税制度,但要把握好时机,想方设法、科学稳妥地推出资源税改革。 王军说,我国经济形势较好的时候,有条件推出资源税改革,但呈上升趋势的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使得改革缓推了一步。现在,CPI下来了,但在经济形势较困难的形势下,推动资源税改革又会给企业发展增加难度。
专家献策
扩内需 调结构
斯蒂格利茨:三点建议扩大内需
针对如何增加中国国内需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认为,首先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这样就可以降低居民储蓄,直接或间接地拉动消费。 其次,要增加中小企业的数量,改善其融资环境。斯蒂格利茨坦言,对于中国来说,居民的储蓄只是稍高,而企业部门、公司部门的利润过高,企业储蓄率过高,导致工资水平过低。提高企业员工的工资和居民收入,一个方式是增加中小企业的数量,另外一种方式是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很多中小企业因为融资环境不好,所以必须存钱以扩大自己的业务。如果他们的融资环境好一些的话,居民的储蓄率就会降低一些。” 斯蒂格利茨还表示,应该把短期的刺激计划同长远的需求结合起来,以实现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
余斌:必须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部长余斌认为,当前,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增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没有市场驱动,没有企业和个人投资消费的扩张,这种短期的经济回升将随着政府投资力度的逐年减弱而再次发生波动。显然,这种经济的回升不具有可持续性。要使中国经济回升具有可持续性,就必须深化改革和调整结构。 余斌说,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依靠劳动力、土地要素等低价格和高投入形成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和发展模式,在当前的国内外环境下难以为继。只有深化改革、消除体制弊端、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与升级、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和新竞争优势的确立,才能为中国中长期的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周其仁:关注技术结构等体制变化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周其仁认为,中国动员经济增长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为了支持增长速度投入资源是不用担心的,关键是当政府把很多注意力放在保增长上时,对技术结构等体制变化关注力度可能略显不足。 他说,外向型经济转为更好为内需服务,体制的变化很重要。中国庞大的就业需要体制的改变,尤其是创业制度进行实质改革。另外,中国城市化应成为未来经济增长的支柱,这其中就要解决土地的流动等问题。
珀金斯:应把资金投向保障性住房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德怀特·珀金斯提出,中国不应犯基础设施重复投资的错误,而应把尽可能多的资金放到保障性住房上。未来农民工进城需要大量住房支持,诸如此类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将能大力地拉动经济增长。 “中国不应该重复日本的错误,要提高投资回报率。”珀金斯说,中国过去十多年的发展证明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很成功,但随后还有多大发展空间让人质疑,比如中国各地有很多机场,但一些机场的人流量不是非常大。
学者展望
今年中国经济可望率先回暖
张玉台:中国经济有条件率先回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玉台认为,新的一揽子宏观调控政策出手快、力度大,近期一些经济指标出现了积极的变化,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势头正在初步缓解。中国经济完全有条件在全球经济中率先回暖,并且在中长期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 他强调,随着经济刺激计划的继续落实,对于稳定经济和增强信心,必将进一步产生重大的积极作用。根据两年四万亿投资刺激方案在今年的实施情况,初步测算,这将拉动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约1.5%到1.9%,加上实际减税5000亿元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的刺激作用,全年有条件实现8%左右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 他说,应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协调性,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让城乡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只要这些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即使今年中国经济增长在8%上下略有波动,仍然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
樊纲:今年我国有望“保八”成功
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樊纲认为,中国政府公布的投资计划,将在短期内对实体经济增长产生强有力的支撑作用,今年我国有望实现8%左右的GDP增长率。 樊纲说,我国今年高额的财政预算赤字,预计将支持3个百分点的GDP增长率。因此,尽管我国经济因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会有所放缓,但政府投资政策将有可能帮助我国实现8%左右的GDP增长。 但他强调,今年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将主要来自政府投资的拉动,企业投资将仍然比较低迷。2009年很可能的情况是尽管有8%的增长,但是市场仍不活跃,企业的利润比较低,失业率还会比较高。
葛霖:中国作用越来越重要
汇丰集团主席葛霖说,中国政府迅速而果断的措施令人印象非常深刻,这些措施成功地维持了市场信心,保证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当今全球第三大经济体,或许也是惟一一个能在2009年预期将达到8%GDP增长的经济体。 葛霖表示,经济危机不会逆转20多年以来的全球经济的根本趋势,就是全球经济的重心正在向新兴市场特别是向亚洲转移。长远来看,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将对全球金融市场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