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发现,新生代青年民工受教育的程度比老一代有所提高,他们的就业观念与老一代有鲜明反差。据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调查,老一代农民工进城的目的主要是:赚钱、盖房子、娶媳妇、养家糊口、供孩子上学。新生代农民工外出务工的动因主要是,“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在家乡没意思”“羡慕城市生活”“外出能够享受现代生活”等,共占到71.4%。 由于缺乏务实的就业观念,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上表现出很多不成熟的方面。不少企业说,新生代农民工对工作岗位比较挑剔,怕吃苦、爱面子等,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记者在河南、山东、陕西等地的人力资源市场采访时发现,尽管很多青年农民工处于失业状态,但他们对大量缺工的家政、餐饮等服务业兴趣都不大。 很多企业认为,青年农民工缺乏持久性。河南省信阳利来针织有限公司负责人俞达启说,这几年公司初高中刚毕业的学生一个也没招,经常是招进来刚培训好就走了,企业等于是亏本在搞培训。郑州活力饮用水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公司送水工每月底薪800元,公司管吃管配电动自行车,每月加上提成收入在1200元至1500元间,但招来的年轻人干不了几个月就走,不是因为待遇低,而是觉得没面子,受不了一些客户的脸色等。 据上海政法学院教授吴鹏森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的儿童时代大部分是两类情况,一类是被滞留农村的“留守儿童”;一类是在城市出生或成长起来的“城中村儿童”。“留守儿童”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社会化机制的缺损,家庭对于许多留守儿童来说,是有名无实的;缺少家庭这个最关键的社会化机构,人的社会化过程必然会出现各种问题。在城市长大的农民工子女对于自己的户籍所在地已经没有“记忆”,对自己无法摆脱户籍制度的束缚更加痛恨,他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已经完全不同于父辈。 专家分析,新生代农民工缺乏责任意识和回归意识,在这种“留城无望、回乡不甘”的社会心理环境下,他们便感到人生绝望,并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如果再遇上生存困境、外部诱惑、亚文化的驱动等等因素,就会导致其中一部分人最终走向犯罪。
综合素质欠缺:不能适应未来发展要求
“小陈热线”创办人陈明钰说,新一代农民工渴望城市生活、思想活跃,急于外出闯世界,但缺乏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这是他们的一大软肋。另外,新一代农民工也将是新农村发展的希望,他们在这方面的技能素质更是严重不足。这不仅是一个眼前就业问题,作为未来的主力军,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影响“中国制造”和新农村建设的水平。 新一代农民工在受教育程度上虽普遍高于老一代,但在专业技能方面却没有多少提高。河南省固始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每年新增劳动力近万人。县劳务输出服务局副局长周德宝说,80、90后的孩子学校毕业后,基本上都外出打工,但在学习技能培训时存在观念误区,都愿意学电脑、开车、外语等看似时髦,实际却是普及性的本领,而不愿意学焊工、厨师等真正需要的专业本领。 除专业技能外,一些企业还反映,新一代农民工更欠缺基本的职业素养,这是最让他们头痛的。山东长明纺织业有限公司经理张英俊告诉记者,新一代农民工脑子灵活,精力旺盛,就是因为脑子太活了,所以常常不能踏踏实实地干活,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闹情绪,提要求,甚至辞职。他们对企业的生产计划执行不认真,不能按时完成订单,这是企业最大的损失。一些企业老板认为,基础职业素质教育,应该在义务教育阶段或者技能培训中加以强化。 农村技能培训也迫在眉睫。一些专家认为,未来的“三农”发展也还需要新生代农民工。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必须承担起农村建设、农业发展的重任。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未来农村发展后继乏人的问题已相当突出。陕西镇安县一位农村致富能手告诉记者,他们夫妻两人靠养殖、种菜,每年收入也有五六万元,孩子尽管在城里收入还不如他,但就不愿回来。没办法,他只好雇人,一年光工资就支付一万多元。他最担心的是过几年干不动了怎么办。一些基层干部担忧:新生代农民工对农业一窍不通,将来的新农村建设和农业发展靠谁支撑?
创新教育培训体制合理疏导化解矛盾
采访中记者发现,大部分新一代农民工已经不甘于继续扮演城乡“边缘人”的角色,不愿意再重复父辈打工挣钱、回家盖房结婚、种地的生活轨迹,希望能够真正融入城市生活,将来在城市能够享有养老、医疗保障,能有资格申请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包括考虑将来的子女教育问题。一些专家认为,从长远看,要解决新生代农民工问题,必须明确农民工新兴产业工人的社会角色定位,从医疗卫生劳动保障等方面入手,帮助其完成从乡村到城市的真正过渡。而从目前看,亟待采取以下积极措施。 一是整合国家现有培训资源渠道,提高培训水平。许多基层干部向记者表示,当前,青年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国家相关部门的就业培训计划种类不少,花钱不少,但始终没有形成合力,效果难如人意。目前,教育、劳动、扶贫、农业等部门均有培训资金,但分散使用缺乏统筹,培训补贴上基层急需的设备和师资经费全靠地方政府自筹,而劳务输出大县往往是财力紧张投入不足,导致培训结果与实际企业需求差距较大。 二是建立对青年农民工的农村社区教育和终生教育机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李录堂认为,金融危机充分显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工作性转移和生活性转移两张皮的现象。他建议,应当尝试建立起对农民的社区教育和终生教育机制,现有的农村职业教育不能只为城市产业服务,还应该重视对于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持续开发的教育,为农村的生产生活服务。 三是针对当前滞留城市的青年农民工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切实保障其合法权益。同时,在心理咨询和心理指导日益普及的今天,农民工单靠自身难以走出“失业”的阴影,由于缺乏引导,农民工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不少,而其诱因却往往十分琐碎。如果能对农民工、尤其是失业农民工及时进行心理干预,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多恶果可以避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