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2月3日电
记者新近到位于沪郊奉贤区的上海工业综合开发区采访,听说有一家精密产品制造企业在“经济寒流”中主动“保员工”,因为其员工都有宝贵的纤细手指可进行细密操作。据了解,沪上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树立起新型的“员工观”,他们认为,稳岗位就是稳企业素质。 上海工业综合开发区负责人唐韧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开发区里有一家轴承厂,生产微型轴承,当时招工人的时候,对工人的手指特别讲究,要纤细不能太粗,否则很难伸进微型轴承的缝隙进行安装操作。此次“经济寒流”来袭,厂里生产多少受到一点影响,但厂方主动“保员工、保岗位”。厂里的负责人说,这些工人是“宝”,失去了,不是随便可以再招的。 在沪郊,“稳岗位就是稳企业素质”已成为更多企业的主动选择。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五字诀”:一是稳一块,就算一些订单下滑较大的企业也是“再看一看,稳一稳”,尽量不对员工做大的调整;二是调一块,有新老产品“代谢”的企业,员工都做内部调剂平衡,“招减”相抵,或者以“休(休息)三培(培训)一干三”的方式进行轮岗;三是转一块,相关企业配对撮合,把减员和增员需求对接起来;四是储一块,扩大企业熟练工人和研发人员的储备库;五是扩一块,通过新开工项目扩充新岗位。 在奉贤区,多家骨干企业发出不裁员的倡议,他们认为,企业长年的人力资源投入要靠企业自己“保下来”。在金山等其他沪郊区县,也有不少企业视员工为“宝”,一家服饰企业春节之前不仅组织车辆免费送外来员工返乡过年,总经理还在大年初一特地赶到外来工的家乡,登门拜年,给在厂里工作多年的老员工送上电视机和洗衣机。他说,这些员工熟悉工厂,工厂也熟悉他们,稳定他们,就是稳定工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