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份货币供应反弹显示经济出现企稳迹象
    2009-01-14    记者:刘振冬    来源:经济参考报
  本报讯 中国人民银行13日发布的2008年12月份金融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增速在连续数月下滑后,在12月份出现反弹,表明经济下滑出现企稳的迹象,而在政府巨额投资的带动下,12月份贷款增长强劲。但也有专家指出,在经济下行周期,银行逆周期扩张贷款,会承担更大的资产质量压力。
  央行13日公布的月度金融统计显示,2008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4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7.82%,同时,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增加7718亿元,同比多增7233亿元。全年,人民币贷款按可比口径增加4.91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分部门情况看:居民户贷款增加701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907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4103亿元;非金融性公司及其他部门贷款增加4.2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33万亿,票据融资增加646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11万亿元。
  由于2007年底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2008年的银行贷款发放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在2008年1月新增贷款8036亿元后,新增贷款规模逐月下降至3000亿元左右,直至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后,去年11月份的贷款增幅才出现反弹,当月新增4769亿元。
  对于信贷的大幅反弹,国泰君安的研究报告认为,其一,贷款限额的放开和贷款条件的放松,造成之前被压抑的需求释放,不少房地产开发商获得了贷款展期。其二,大量的政府基建已逐步进入前期工作,这些项目需要大量的贷款支持。其三,票据融资的增长。
  “去年11月份,央行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控制,政府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也相继出台,银行的信贷就开始出现反弹了。”一家国有银行的人士告诉记者,每年年初都是信贷旺季,而且银监会最近又出台了调整信贷政策的文件,今年年初贷款冲刺的现象将更加明显。但是,商业银行也有难处,明知道现在是下行周期,市场风险比平时大,可又要发挥支持经济增长的支柱作用,两方面的关系不好平衡。
  对于今年银行业所面临的资产质量压力,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对银行业来说,如果M2达到中央政府确定的17%,信贷增速肯定会比较高。信贷增速高是否会导致银行资产质量恶化?他认为主要一是要看信贷支持的项目是否是未来经济发展所必需的,是否会带来好的经济效益。另外要看银行本身对风险的控制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
  中银国际分析师袁琳认为,监管政策倾向的转变对各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增速至关重要。展望未来,不排除为刺激贷款增长,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放松政策的可能。贷款量扩张对银行短期内利润增长有利,但从长期看,可能影响到对风险控制。
  对于商业银行逆周期扩张的风险,监管部门也有清醒的认识。在调整信贷政策的同时,银监会仍强调把控制不良贷款作为监管重点。银监会有关人士表示,监管政策调整并不意味着对信贷风险监管的放松,要求银行业切实贯彻“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科学发展原则,更加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银监会仍然要求商业银行坚持准确分类,加大拨备覆盖率,提高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必须到位,以抵御未来可能出现的风险。
  相关稿件
· 中行与交通建设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2009-01-14
· 我国氨基模塑料年产量达40万吨 居世界第一 2009-01-13
· 专家认为:2009年银行理财市场主打稳健牌 2009-01-12
· 汇丰银行明确表示:无意减持交通银行股权 2009-01-12
· 银监会:有条件的中小银行可适当突破存贷比 2009-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