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应该防止投资者目的不纯
    2009-01-12    本报记者 文婧 江毅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目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审批已经全面开闸。重庆市有关负责人表示,要在2009年初让重庆的小额贷款公司达到50家,接下来可能还会审批上百家。
  记者日前在四川省采访了解到,民间资本对投资小额贷款公司有较大热情。但是,专业人士表示,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后为了吸收资金,有可能触及变相吸收存款和变相非法集资这两条高压线,地方政府应保持冷静,严控风险。

  上百家企业争一个小额贷款公司牌照

  “在以往试点的基础上,2008年5月份银监会和央行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规定各省市自治区要有一个主管部门来审批,地方政府如果愿意承担监管和风险处置的责任,就可以在辖区内开展试点。”苏萍说。
  记者了解到,一些省市自治区陆续结合银监会和央行的指导意见制订了试点方案,浙江、重庆等地行动很快,四川省目前要求各市州政府在2009年确定2至3家拟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苏萍介绍说,由于民营资本比较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涉足金融业,在民间资本借贷比较活跃的地区,甚至出现了上百家企业争一个牌照的现象。
  “本来我们几个志同道合的股东准备借着试点放开的东风成立一个小额贷款公司,但是这次出台的《四川省小额贷款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却给我们泼了一盆冷水。”乐山和信担保公司总经理王斌说。
  他说,民间资本进入该行业面临的主要门槛是高额的注册资本金限制。在银监会和央行的指导意见中,设立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门槛是500万元,股份责任公司注册资本门槛为1000万元。
  但是,各地颁布的暂行办法都将以上门槛大大提高了。浙江规定前者为5000万元,后者为8000万元;重庆的规定是2000万元和3000万元;四川则提出1亿元注册资本的标准。
  苏萍对此表示,小额贷款公司“只贷不存”,其资金来源主要是股东缴纳的资本金,因此要将该门槛提高。大多数民间投资者则表示,当前经济形势动荡导致企业和个人资金比较紧张,再加上小额贷款公司在初期建立时业务发展较为艰难,高昂资本金可能导致2至3年的资金闲置,因此希望能够出台规定注册资本金在一定期限内逐步到位的政策。

  小额贷款公司“不能搞成放羊”

  “民间借贷合法化最核心的就是风险,地方政府要在引导成立小额贷款公司过程中做好风险提示。”四川省金融办主任陈跃军说,小额贷款公司“不能搞成放羊”。
  他说,参照四川省广元市和南充市两家前期试点的小额贷款公司的运作情况来看,小额贷款公司初期收益不高,人员、资金、管理成本都比较高,因此有关部门不应在短期内吸引很多企业参与到该行业的竞争中。
  他表示,由于资金来源有限,小额贷款公司成立后为了吸收资金,有可能触及变相吸收存款和变相非法集资这两条高压线,最后导致系统性风险出现,这是目前政府部门最担心的。因此,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一定要是有实力的企业或有风险承担能力的个人。
  陈跃军透露,一些投资者投资小额贷款公司另有目的,“很多人是奔着村镇银行来的,目的不纯。”因此,他提醒小额贷款公司投资人,将来只有风险控制能力很强的小额贷款公司才有可能转成村镇银行,而我国村镇银行必须由一家商业银行来控股。

  小额贷款公司设立与发展存在法律疑问

  “目前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和发展还存在着一些法律疑问。”四川省南充美信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李星海说。南充美信成立于2007年12月,为中国首家也是目前惟一一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在一年多的试点中,李星海感到小额贷款公司的法律环境尚需完善。
  首先,其法律定位存在问题。1996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贷款通则》第61条规定明确禁止了企业间的拆借行为,并再次强调非金融机构不得经营借贷业务。这就对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
  在2008年12月8日颁发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将对《贷款通则》的一些规定进行清理。央行有关人士透露,该条规定应当在被清理之列,修改后的“贷款人条例”即将出台,为小额信贷公司“正名”。
  其次,当外资小额贷款公司希望增加资本金、扩张规模时,却遭遇外管局的严格限制。
  此外,虽然《暂行办法》允许小额贷款公司从金融机构融入资金,融资余额不超过其资本净额的50%,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试点公司真正能够成功运用这条政策。对此,四川省南充市金融办主任蒲嘉春表示,金融办在履行监管职能的同时,也要致力于助推小额贷款公司实现与当地银行业之间的资金拆借。

  相关稿件
· 开行贷款余额达2.8万亿元 2009-01-09
· 政府贷款到位 美国两汽车巨头有望走出泥潭 2009-01-08
· 央行:个人住房贷款低于各项贷款的不良率 2009-01-07
· 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获40亿美元政府紧急贷款 2009-01-05
· 外资银行争议海外贷款税收细则 2008-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