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各经济板块发展受到的影响日益显现,但从前三季度公布的经济数据看,中西部地区的部分经济数据明显优于东部发达地区,尤其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东部。有关专家分析,结合历史经验,金融危机在区域传导过程中存在时滞效应,中西部地区应利用这个时间差,及早落实刺激经济的系列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化“危”为机,实现经济“软着陆”。
中西部新兴经济体经济保持高速增长
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地区一批城市经济发展保持着高速增长态势,其中既包括传统的老工业城市,也有新兴的工业城市。 在武汉,前三季度的GDP增长达到15.8%,除受冰雪灾害袭击的2月份外,其它月份经济增长始终维持在15%以上。同时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82.2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0%,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57.63亿元,增长31.7%。 在重庆,去年被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基本明确了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定位,一批重大项目加速开工。仅今年1-9月,工业投资总额就达850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近35%,外商直接投资暴增244%。 在成都,即使受到特大地震灾害的不利冲击,仍然保持了12.2%的较快增长,主要得益于灾后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重大产业项目支持,以及新投产项目的增长。1-9月,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共完成904.7亿元,增长38.1%;外商直接投资达19.57亿美元,增长110.8%;民间投资继续活跃,占投资总额比重约60%。 在合肥,近年其增长速度在中部乃至全国都十分抢眼,前三季度GDP增速高达17.5%,该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对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风险投资发生损失部分由财政给予30%的补偿,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速度逐步加快,吸引了美国微软技术中心、德国大陆轮胎、神州数码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纷纷落户,目前其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50%。
金融危机影响传导至中西部,存在半年时间差
面对中西部“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一些专家不敢盲目乐观,他们认为由于时滞效应金融危机冲击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还未完全显现,明年上半年这些新兴经济体可能进入到最困难的时期,正面迎接危机挑战。 武汉市社会科学院中部崛起研究中心主任吴永保介绍,世界金融危机的传递路径是由美国到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再到发展中国家,由沿海向内陆区域路径传导;由房地产、金融向钢铁、汽车等实体经济领域传导,由出口加工型产业向内需型产业传导。总体而言,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冲击尤其是外贸出口形势严峻导致的经济下滑影响远大于对金融领域资产贬值的影响,对沿海地区的冲击远大于对内陆地区的冲击。属于内陆内需主导型产业结构的中西部地区由于主要依靠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金融危机的影响。 但是,经济下滑和危机的传导具有时滞效应,而从国外到沿海再到内陆、从金融领域到实体经济、从产业下游到上游,都需要一定的酝酿时间,任何城市都不可能独立于国际和东部经济体系而始终逆势上扬。 其实,目前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由东部向中西部地区蔓延,截至目前已经显现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暴露出来的是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武汉房地产市场从去年末到今年10月经历了价涨量跌到量价齐跌的阶段;其次是受经济景气程度影响较大的煤炭、电力、钢铁、化工等能源原材料行业。房地产业不景气,出口退税率降低,导致钢材需求骤减,钢价高位回落最高达50%,国内钢铁企业纷纷减产。湖北的中小钢厂已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武钢的产品库存也达到80万吨,部分厂房停产检修。大型工业企业减产,导致工业用电需求下滑。武汉今年大学生就业困难,数万农民工提前返乡等也是受金融危机冲击的明显现象。有专家预测仅武汉地区明年至少将面临30万人的就业压力。
多头并举实现经济“软着陆”
基于中西部地区自身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前期区域政策推进形成的累积效应,如果吸取东部地区应对危机时的经验教训,及早着手落实刺激经济政策,经济下行的幅度和持续时间有望得到较好控制,实现“软着陆”。 吴永保说,由于我国经济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地理位置处于扩大内需的市场腹地,尽管经济增速将与东部发达地区一样有所下降,但降幅不会太大,仍可能保持10%以上的经济增长速度,并成为外商投资、承接产业转移的新热点。但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解决好两大问题,即如何使投资、消费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如何促进产业转型。 他说,解决第一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大重点项目的融资和机制建设,抓住国家财政货币政策松动的有利时机,加大融资力度和机制建设,加快发展小额贷款公司,积极申报产业投资基金;另一方面,要想方设法提高居民收入,稳定预期,增加对困难低收入群体的社保补贴和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强社会各阶层的消费愿望。 解决第二个问题则需要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突破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抗风险能力。谋划实施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盈利能力强的重大项目,通过项目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同时,立足扩大内需机遇,将家电、建材、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家居等作为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重点,促进全民创业和安置返乡农民工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