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专家:实行节能减排要倡导就业优先原则
    2008-10-27    本报记者:陈圣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年来,气候变暖、温室效应渐渐成为影响国际关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变量,我国也因此将节能减排作为一项长期国策摆上了突出重要的地位。10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气候变化的经济后果及其政策含义”论坛,许多中外专家纷纷表示,发展低碳经济将有力地帮助全球走出目前的经济困境;对中国而言,实行节能减排应倡导就业优先的原则。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困境

  “在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有些发达国家陷入危机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是走出萧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惟一可行的中长期发展战略。”英国伦敦经济学院教授,世界银行的前任首席经济学家和高级副行长尼古拉斯·斯特恩在论坛上表示。
  针对目前有些国家可能因为短期的经济困难而影响履行减排责任的说法,斯特恩表示,各国应该以长远的目光选取发展模式,“目前的金融危机是美英等国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长期忽视风险所导致的。如果在期间内我们曾仔细思考,这一切是能够避免的。同样,如果不提早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我们面临的危险也会逐步加大。”
  斯特恩指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温室气体减排方面作用非常重要。中国政府也一直在采取强有力的节能减排措施,这对全球环境来说是一件幸事。

气候变暖严重制约中国发展

  “气候系统变暖的趋势是毋庸置疑的,根据IPCC的预估,到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1.1至6.4摄氏度。其中,中国变暖的程度可能更加严峻。”中国科学院院士,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联合主席秦大河说,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措施,中国的经济发展将受到严重影响。首当其冲的产业便是农业,到2030年,中国农作物产量可能会减少5%到10%。其中,玉米、稻米、小麦等三大主要作物将减产20%到50%;并将因此导致中国的种植制度和作物品种布局、结构发生改变。
  “气候变暖对工业生产也有很大影响,一方面,它将主要通过农产品原材料、零售业市场需求、能源消耗及劳动者工作效率等因素的改变来作用;另一方面,珠江、长江、黄河三角洲附近海面的持续上升,对这些沿海发达地区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隐忧。”秦大河说。
  他说:“对此,国家应大力提高气候系统监测能力,加强气候变化的综合研究,采取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并举的措施,以统筹国内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节能减排应以就业优先为原则

  “阻止气候进一步恶化就必须节能减排,而节能减排是要付出代价的,在执行过程中需要倡导就业优先原则。力求以最低的就业损失,取得同样的减排目标。”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论坛上表示,长久以来,人们习惯于把节能减排与GDP的增长结合起来。但是,如果从民生原则出发,减排对就业的影响往往决定了减排的方式是否可行。
  蔡昉认为在推进路线上,激进型调整应逐渐转化为演进型调整。激进型调整即以行政手段关停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企业。由于中国长期经历了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在短期内进行一部分激进型的调整是有必要的。但由于它对经济发展的伤害较大,造成的就业损失也较大,因此,应逐渐让渡到通过价格激励,税收诱导等演进型调整方式,让企业逐渐对价格信号做出反应,转向更加节能环保的方向发展。此外要更多瞄准低能效部门的减排。同样的减排量,可以牺牲较少的就业机会。

  相关稿件
· 长庆油田公司大力推进节能节水工作 2008-10-24
· 辽宁省率先组建专业化的“节能警察”队伍 2008-10-24
·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决定设立国家节能中心 2008-10-21
· 国家四部门将联合开展节能减排专项督察行动 2008-10-21
· 节能环保展:小展商有"市民缘" 2008-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