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六招破解文化建设资金难题
    2008-09-01    本报记者:郎秋红    来源:经济参考报
  资金问题是制约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吉林省榆树市努力挖掘自身潜力,积聚有限财力,拓宽投资渠道,创新建设模式,采取六种方式成功破解文化基础设施资金难题。
  置换开发。2007年,榆树市运用经营城市理念,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将原有的文化馆、博物馆、业余体校、文体局办公楼等设施资源评估作价3000万元,整体置换给开发商,由开发商在新城区建设文化体育活动中心。一期工程包括文化馆、博物馆、体育健身训练馆、室外标准400米田径运动场、篮球场、健身广场等;二期包括游泳馆、大剧场。工程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项目总投资达1亿元人民币。一期工程于今年4月中旬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的60%,将于年底竣工并投入使用。工程建成后,将为群众提供一个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开放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在全省县级市中处于一流水平。2003年榆树市也是采取置换的办法,对原榆树宾馆场地进行开发,建设了总投资2000万元,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的华昌文化广场,成为市民娱乐、休闲、购物的好去处。
  个人投资。鼓励支持个人投资,建设公益文化基础设施项目。榆树市民营企业家陈柏华先后3次慷慨解囊,无偿投资兴建魁星楼、种榆书院、小乡展览馆等公益文化设施。魁星楼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因年久失修,1964年被拆除。2003年陈柏华投资170万元在榆树公园无偿重建魁星楼。种榆书院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由地方绅士于凌云捐资修建,是清代孤榆树地方最高学府。2005年陈柏华投资160万元,在榆树公园按原貌重建了种榆书院。小乡曾是吉林省乃至全国农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当年“学大寨、赶小乡”的口号家喻户晓。2006年陈柏华投资200万元,建设了小乡农民文化活动中心、齐殿云墓、小乡展览馆、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使之成为长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榆树市重点旅游景区。
  争取支持。吉林省体育局先后为榆树市的榆树公园健身广场、五棵树健身广场、弓棚镇十三号村健身广场、小乡屯健身广场等5处健身广场及刘家镇等六处农民健身工程无偿配备了150余件健身器材,价值90万元,成为城市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工程。2007年,实施农村数字电影“2131”工程,吉林省文化厅为该市补贴放映经费20万元,使之顺利完成了放映试点工作,年放映数字电影达4656场,实现了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的目标。
  社会共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合力支持。在“农家书屋”建设中,榆树市采取政府统一采购与社会捐赠相结合的方式,政府为每个农家书屋配备近700册科技书籍,不足部分由全市110个机关企事业单位捐赠,每个机关单位包保二至四个书屋。到目前为止,政府采购的科技类书籍全部到位,社会捐赠部分完成了45%。到明年底,捐建工作将全部结束,每个书屋图书将达到1500册以上,全市“农家书屋”图书总量将超过58万册。 政策扶持。在文体中心建设上,无偿划拨土地,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广电中心建设上,除无偿划拨土地、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外,还协调贷款800万元,并从广告收入财政分成中,拿出20%返还给广电中心,用于进一步完善广电基础设施。通过政策扶持,缓解了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紧张问题。
  政府投入。榆树市积极发挥政府在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在财政状况非常紧张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安排资金,进行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先后投资790万元,建设了占地15公顷的榆树公园;投资26万元维修改造了博物馆、文化馆、影剧院和图书馆;投入配套资金21.5万元,建设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分中心和30个基层服务点;投资40余万元,为广电中心更新采编播设备。四年来,市财政累计投入资金2200万元,用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多渠道筹资,多部门共建的文化设施建设格局。
  相关稿件
· “文化建设示范基地”亮牌呼铁局入选 2007-05-14
· 黄陵矿业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获殊荣 2006-11-16
·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释放文化魅力 2008-08-29
· 企业文化,先传承后创新 2008-08-29
· 文博精品聚北京 "文化大餐"吸引观众 2008-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