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波慈溪市盛泰电子金属材料有限公司的熔铸车间,一些工人在工作。浙江省企业狠抓内部节能管理,有效降低成本。新华社记者
黄深钢
摄 | 出口型、粗放型、加工型——这是过去人们对浙江省广大企业群特点的普遍印象。然而,就是这三类企业,在当前经济运行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的“倒逼”之下,都纷纷创新,找到了适合自身的突围与生存模式:市场多元化、管理精益化、产业下游化。
出口型企业: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缓解出口压力
浙江是一个出口型的省份,据省长吕祖善介绍,全省经济出口依存度已达52%,现在工业经济中最困难的就是外贸出口企业,受到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国际贸易壁垒等多重因素影响,外贸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浙江出口型企业开始走出一条市场多元化的路子,学会把鸡蛋放在不同的篮子里。 在绍兴的东方神州珍珠集团,副总经理赵胜烈说,企业原来的市场结构里欧美占了80%。而近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企业大力推行出口市场多元化,欧美市场的比例下调到60%左右,同时扩大在香港的销售。2007年香港本港销售仅1000万港币,现在已经扩大到3000万港币,同时面向内地的内销也开始启动,计划开一些门面店,主做国内的批发与零售。 浙江不少服装、丝绸生产企业,都纷纷开始选择从出口转向内销。年产值2.6亿元人民币的浙江多蒙佳乐服饰有限公司主要以出口为主,外销70%以欧元结算,30%以美元结算,副总经理张存华算过账:人民币每升值1%,本行业利润就下降6%。为此,公司开始准备开发国内市场,5月中间在上海召开国内市场服装发布会。此外,对于欧洲的一些订单,也尽可能往亚洲转移。 在长兴奇达丝绸有限公司的业绩上可以看到,2007年80%产品出口,出口额达1870万美元。由于人民币一直升值,而按欧元结算,客户又不同意。公司执行董事许凤琴表示,企业今年计划在量上增加内销比例,以抵消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杭州汉龙威尔服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萍说,正把开拓内销市场作为重点,今年内销比例约占一半。在杭州举行的婴儿及儿童产品采购交易会上,以前一直把眼光瞄向海外的浙江企业参展踊跃,拿到了1/3的展位。 多年以来,浙江外贸企业普遍重外销,轻内销,进出口结构长期失衡。出口不仅成为不少企业的偏好,甚至产生路径依赖,不少企业只会做出口,而且不少出口以美元作为结算币种。以浙江省天台县为例,2007年全年合计收汇2.95亿美元,其中用美元作结算币种的2.85亿美元,占96.6% “出口市场多元化,外销转内销,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多条腿走路,分散风险。”浙江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主任张汉东说。美国与欧盟等传统贸易伙伴占浙江省市场份额比例在逐年降低,南美、东南亚及国内等新兴市场的比重在上升,从本身上就消化了不少汇率带来的市场风险,同时企业也会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粗放型企业:精打细算解决“内耗”消化成本压力
上游原材料涨价,在下游环节释放不出的情况下,如何在企业内部生产环节中降低成本?在当前形势下,这已成为浙江省一些习惯于粗放生产的企业必须思考的话题,在管理上精打细算,力求精益化,已成为不少企业的共同选择。 在长兴县,上游钢材的涨价,一直是困扰诺力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难题。为此,企业对生产进行精益化管理,大力实施节能技术。“企业内部可挖的潜力还是很多的。”副总经理周学军说。比如从烧油改为烧天然气,就为企业每年节省200万元的成本;再比如企业年产80万台运输机械车,把车子的活动推杆改为固定推杆一项,每车就可节省5元成本。 近几天来,玉环县管建阀门生产龙头企业艾迪西集团正忙着上冰蓄冷空调的项目。集团董事长李家德说,企业本身耗电量就大,而且整个浙江省夏天用电都十分紧张,而不装空调的企业又无法运转,装电扇耗电量也大,最后企业想出了利用制冰蓄冷为生产车间及办公楼安置空调的办法,可以节省大量成本。在玉环县的一些汽摩配企业,有的投入数百万元,利用晚上时间制冰,通过循环利用的办法,实现夏天制冷的效果。 为实现精益化管理,浙江省不少企业花重金从外面聘请管理专家,对生产流程进行改造。天能国际集团引进国际上知名管理机构台湾健峰集团,对企业生产现场提出系统性的解决方案,从今年1月到7月实施,预计可为企业产生2000多万元的效益。生产厨具的温岭市的爱仕达公司吸收国外优秀管理经验,实施精细化管理,节约成本4700多万元。 台州市先进制造业基地办公室主任阮谷禹说,当地的三鸥集团引进丰田公司管理模式,通过精益化改造,把五个仓库合并为一个仓库,节约土地成本;通过生产流程改造,现在用秒表对车间操作锁定,细化每道工序,提高生产流速,节约时间成本。
加工型企业:沿着产业链往下游走减轻销售压力
资源和市场“两头在外”,是浙江省企业的一个重要特点。不少企业主认识到,在国际性资源价格大幅上涨引发的通胀背景下,省内以加工型为主的企业本身产能过大,又处于生产链条的中游,产品如果没有品牌缺乏核心竞争力,上游产品的提价相当部分很难传递到下游。 “我们现在打算沿着产业链往下游走,直接做终端产品。”在珍珠之乡诸暨市山下湖镇,镇党委书记何浩挺说。山下湖镇的珍珠一年有150亿元产值,占据全球80%的市场,可原先90%出口的都是初级产品,国外拿到初级产品加工后可以升值近10倍。 “生产成本提价后,我们的价格却提不起来,因为我们只是中间的加工环节。”一位企业主说,“现在我们准备自己做国际市场的终端,而不仅仅是半成品或原料提供商。”据他介绍,本地有的企业开发了纳米珍珠粉,一公斤卖到2000元;有的开发了珍珠纤维,在内衣、衬衣与床上用品中使用,附加值都得到了极大提高,销售压力都明显减轻了。 在80%以上产品出口的浙江车头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范一说,受上游化工原料涨是影响,部分药业企业销售压力加大。车头公司在仙居县,可全县药业企业多数同车头公司一样,主要以做原料药为主,这只是靠资源与能源的消耗完成的加工环节,制剂水平十分低下。为此,公司已定下来产品生产的方向,准备向下游制剂、成品药方向发展。 “下游终端产品多,在这轮原材料涨价中就会少吃亏。”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戴猛进说。仙琚公司的产品结构已经有所调整,制剂与成品药占据了将近一半左右。据公司统计,今年1-5月份,上游原辅料价格提高20%-25%,公司对部分药品也进行比例大致相当的提价。仙琚公司整个销售额与利润同比分别增长了18%和23%,这部分得益于下游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