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战略,给中部六省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安徽省和合肥市提出把合肥建设成走可持续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先行示范区和国际著名的“科学城”。图为合肥一景。新华社记者:李健
摄 | 在日前落幕的200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上,一些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一致看好中国中部地区的发展前景。 摩根斯坦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王庆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在奥运后出现衰退,而下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地很可能是包括安徽在内的中部地区,这一区域将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产业梯度转移带来中部巨大发展空间
在本次徽商大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金人庆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产业从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将成为新时期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它将促成中国区域经济格局新一轮调整,并将为中部地区发展创造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方面,沿海地区加快产业转移步伐的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不断增大。沿海地区是我国工业化起步最早的地区之一。经过百余年来的变迁,尤其是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沿海地区积累了相对充裕的资本要素,已有条件发展更多的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同时,由于土地价格和其他生产要素价格的普遍上涨,国际低端产品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以及国家从战略上要求沿海地区率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等,这一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的优势正在逐步减弱,把这些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的压力和动力不断增大。 另一方面,中部地区尤其是安徽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将越来越明显,随着中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网络的完善,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时空距离将大大压缩,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此外,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继续推进,将对能源原材料产品、旅游文化产品等提出巨大的需求,也将对土地资源提出更多的需求,这将使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更加突出。而且,中部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具备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水平的劳动力,且工资价格的相对竞争优势,这为中部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空间。
积极对接产业分工 “转移经济”方兴未艾
事实上,近些年来,由于资源禀赋和生产要素价格等原因,中国沿海及东部地区产业开始向发展相对滞后的中部地区转移正呈加速之势,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产业层次越来越高。 在今年规模空前的第三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上,来自世界113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各地的近六万名客商和政府、财团代表与中部六省签订了投资总额超过3000亿元的产业开发项目。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说,在确定南昌、赣州、郴州、武汉、合肥、芜湖、新乡、焦作、太原等九个中部城市作为产业转移重点承接地的基础上,中部地区将继续扩大承接地的范围,并给予进一步的优惠政策。 目前,在素有中部“桥头堡”之称的武汉,海内外客商的投资连续三年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7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武汉“中国光谷”和“中国车都”兴建生产基地、研发中心或中国区总部。 在安徽,一场致力于参与泛长三角发展分工,实现无缝对接及扩大开放的战略正在积极实施。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克明说,随着泛长三角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安徽将会在资金、技术、管理和体制机制等方面实现与长三角的无缝对接,既有利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又有利于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吴克明分析,目前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基本属于资本驱动型,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60%左右,但是近年来,原材料、劳动力、土地、能源及管理等综合商务成本大幅上升,资本驱动型经济面临难题。这一地区以纺织、服装、轻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为主和以原材料加工为主的传统加工制造业,正在加快向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较为便利、资源环境容量较大、综合商务成本较低的安徽及其他内地迁移。像日立、西门子、海尔、美的等家电制造商,都把大型生产基地设在了安徽。2007年,安徽省实际利用省外资金中来自长三角地区的就达到54%以上。
专家预言中部将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新一轮产业转移潮涌中部使得一些经济学家也对中部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几年前,摩根斯坦利大中华区前任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曾发表观点认为,明天的太阳将升起于安徽和江西,认为中部地区将迎来经济发展的黄金期。而在200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上,该机构现任首席经济学家王庆再次预言,下一轮经济高速增长地很可能是包括安徽在内的中部地区。 他认为,中国经济的实力非常强,即使外部经济放缓,中国经济仍可保持比较强的增长势头。而且中国债务水平低,外汇储备高,这也使得经济的抗风险能力较强。而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也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因为举办地北京相对全国来说,经济规模并不大,所以不必过多担心奥运会之后,中国经济可能会受到什么影响。 王庆分析,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还可以继续10至15年,其中不仅产业结构正在变迁,从一些低附加值、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逐渐向高附加值过渡,如从纺织业向化工、钢铁、电子等产业变迁。而且地区的结构变迁也在发生,即东部沿海地区产业加速转移到中部地区,“现在应该到了包括安徽等中部地区和京津冀等地区加快发展的时期。” “我们非常欣喜地看到,这个转移过程已经发生,而且在不断深化。比如安徽已经有很高层次的汽车、电子产业等,这个优势还会持续很长时间。明天的太阳从安徽和江西升起这个观点我很赞同。”王庆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