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灾,对中国经济意味着什么
    2008-05-20        来源:国际金融报

  ■ 本期主持 实习记者 马继鹏 李画
  ■ 本期嘉宾:
  刘纪鹏 中国政法大学经济研究中心
  欧明刚 外交学院国际金融中心
  文跃然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易宪容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景学成 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学会常务研究员
  郭田勇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
  袁钢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截至5月16日,四川省民政厅已紧急调运下拨救灾帐篷3.06万顶,棉被11.7万床、衣裤16.5万套、食品和饮用水49万件、其他救灾物资17.2万件。各重灾区共设置受灾群众临时救助点2885个,已经临时安置和救助受灾群众480.7万人。
  截至5月18日12时,全国共收到国内外社会各界捐赠款物89.45亿元,其中捐款75.42亿元,物资折款14.03亿元。这些款物里,民政部收到捐款1.29亿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收到捐赠款物18.31亿元;中华慈善总会收到款物6亿元;各省市(包括各省市政府、部分企业及有关社会团体)拟向受灾省份捐助款物51.86亿元;国外和港澳台捐助款物共计11.99亿元人民币。
  【背景】
  2008年5月12日,如果不是中国一个叫汶川的地方发生8级特大地震,这天也许只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24小时。但是一场毫无征兆的灾难却降临在四川汶川,上万人顷刻间失去了生命、亲人和家园。
  地震已经过去一周,无数次为那些在灾难中不幸罹难的同胞默哀,无数次为那些还在废墟中苦苦等待的人们默默祈祷,无数次为那些生离死别的镜头潸然泪下,也无数次为那些不舍昼夜营救生命的英雄红了眼眶。
  痛定思痛,地震对于中国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巨大的同胞伤亡还是民族精神的又一次凝聚?是宏观经济的震荡还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起点?

“震动”中国经济——局部还是整体

  【正方】
  刘纪鹏:地震是突发的不可抗事件,尽管它会对四川当地经济发展造成局部影响,但并不会改变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趋势,国家经济不会因为地震而出现什么大的问题。
  虽然本次地震将对四川地区的经济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拉低全国经济增速和当地企业的收益,但从中长期来看,因为地震影响地区面积较小,当地经济也不很发达,与直接导致一部分铁路和高速公路主干道瘫痪的冰雪灾害不同,地震只会影响到某些地区性的交通系统,因此,其实质性经济影响有限。
  欧明刚:对中国整个宏观经济来说肯定是局部的,虽然此次地震的损失超过了唐山大地震,但从四川的经济总量占中国经济总量的比例来说,影响并不会很大。但对整个经济的政策面影响是显著的,随着地震损失的进一步加大,国家肯定会出台相应政策,比如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另外,地震过后肯定伴随着大规模的灾后重建,而整个重建过程可能会拉动中国新一轮的固定资产投资热潮。
  现在我们最为关注的应该是,汶川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如何来进行,因为当灾后大量财力投入该地区时,其灾后重建同样需要一个有效的方式。
  尽管汶川地震对当地经济会造成极大破坏,但对全国经济及四川的经济影响都不会太大,也不会改变中国宏观发展态势。因此,当前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并不会由于汶川地震而改变。而且在大量援助物资及资金流入到灾区后,不仅能够帮助灾区在短期内重建家园,而且也有可能为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创造出契机。
  【反方】
  易宪容:总的来说,此次地震对整个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中央最多投资2000亿元就可能使四川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预计今年的GDP总量将达到30万亿元,2000亿元在其中的比例是很小的,但从目前来看,地震对当地经济的影响是致命的。
  我们不仅要关心地震造成了多大的损失,关键是对在地震中死亡的人的价值怎么看,我们明白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不是高的GDP增长率,而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高,是要更重视人的价值。近几年来,虽然经济不断发展,但也有一部分人的实际生活水平明显下降,最近几年的房价顽强攀高导致部分人员买房困难,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目前政府的种种动作来看,此次地震有可能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起点,因为此次地震凝聚了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对激发一个民族创造力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如果政府能认识到这一点,再运用适当的政策调节好各方利益,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体现每个人的价值,中国经济新一轮的增长可能到来。
  景学成:地震灾害造成了人民生命的重大伤亡和建筑物损毁倒塌,从这个意义上说,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这次地震发生的地区是川北地区,尽管震幅波及地区广,但地震不是发生在人口稠密的地区。首先,地震之后的灾后重建对生活物资、药品的生产都有拉动作用,工厂厂房、设备的建设对固定资产投资也有拉动作用。其次,地震之后诸如学校等建设物抗震级别、建筑标准都较之以前有所提高,这也是地震带来的积极影响之一。
  袁钢明:地震对中国的影响肯定是全面的。如果有人说地震的影响只限于局部,那是指地理上的影响。从经济角度谈破坏、谈影响,那肯定是对整个中国的破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这个问题。
  首先,目前的救援实行的全国各省对口包干制度,每个省要对口一个镇或者一个乡,对受灾的地区进行无偿支援。对于地震灾区的支援肯定是应该的,但是这种摊派性质的对口支援,也造成了对正常生产的压缩,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支援省市经济的影响。
  其次,从市场机制来看,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应该自负盈亏。政府行政力量的干预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灾害地区的救援成本,而这些降低了的成本被转移到全国各个地区。
  第三,国家财政支出巨大。按照统计数据,我国财政为2007年末2008年初的雪灾支出了1500亿元,而目前国家已经为地震灾害支出四五十亿元,财政必须补贴军队以及各省地区被转移来的损失,还有大量受灾地区人员需要安抚和抚恤,所以这个数据远远不够。根据估计,财政支出将高于雪灾的支出。从全国范围来看,本来由财政投资的生产性建设将受到严重影响,从而对整个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第四,金融业损失惨重,并且金融规则遭到破坏。目前,央行决定对四川省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同时,可以想象实际情况是贷出去的款不能再要回来,但是对储户的存款无法拖欠,因此银行损失很大,金融规则遭到很大的破坏。
  第五,从国际上看,日本的大阪地震、美国的洛杉矶地震和墨西哥地震在伤亡人数上来看,造成了几千人的伤亡,对国际经济的影响都是巨大的。我们这次汶川地震,几万人的伤亡对国家的经济影响肯定更大。

或改货币政策?

  【正方】
  袁钢明:加息是必然的,因为物价在上涨,那么银行利息必须上升,加息的意义在于减少银行的负利率。针对地震造成的食品暂时紧张推动的食品价格上涨,国家对储户进行一定的损失弥补。但是贷款放松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通胀压力,不能因为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而采取不加息的货币政策。
  【反方】
  景学成:央行的加息政策与四川地震没有直接关系。抗震救灾主要由国家财政支出和各方捐款来支持。加息与我国宏观经济走势有关。宏观经济发展趋热,央行通过加息等手段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同时我国利率市场化、调整利息结构等改革也需要通过加息来完成,但加息本身受地震影响不大。
  郭田勇:加息一般有两个作用,第一,对企业增加经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的投资行为,达到紧缩的效果;另一个作用在于政策信号作用,即向外发布货币政策继续从紧的信号。在地震发生后和抗震救灾的时候,如果央行此时加息是一种很不合时宜的行为。尽管在救助灾区和重新建设中,国家财政是主力,但也需要银行配套贷款资金的支援,因此爆发地震以后,央行加息的可能变小。

推高粮价?

  【正方】
  郭田勇:地震对中国的影响是一种整体的冲击,但单从经济方面考虑,影响是局部性的。从粮食方面来说,地震灾害后粮食的确面临一定上涨压力,但是受灾不一定代表粮食的减产。这与受灾地区的地理有关。四川的“天府粮仓”主要集中在成都附近的平原、盆地地区,此次受灾害严重的汶川和北川相对于全省的粮食生产来说,导致粮食减产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生猪饲养的角度来看,还是对食品价格的推高存在一定程度影响。
  袁钢明:粮食价格肯定会上升,但是影响不大。因为粮食受气候影响的因素较大,如水灾和旱灾的影响,同时地震发生地并非粮食主产区,因此对食品价格的推涨压力不大。
  【反方】
  刘纪鹏:地震灾情对全国今年农业生产的好势头不会有根本性的影响,农产品的价格,总体上也是能够保持稳定的。四川汶川县的8级特大地震,增加了人们对物价的担忧,同时,央行近日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近期市场加息预期再起。但是地震推高物价将是短暂性冲击,目前CPI上涨压力原因中非食品因素作用在上升,因此,预计央行将会暂时停止使用加息手段。
  这次地震灾害,对受灾地区的农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但是,今年全国农业生产形势还是好的,地震灾害对于农业发展的影响,并不会从根本上影响到今年的农业生产。从总体来看,不管是粮食还是其他方面,四川对整个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是有限的。
  欧明刚:现在有人认为,四川是粮食和生猪生产大省,因此,这次地震可能对国内居高不下的CPI上涨会产生更大的压力。其实并非如此,一则这次地震所涉及范围就四川而言并不大,仅1%;二则地震是突发性事件,其影响是短期的。只要这次地震事件一结束,不仅借助国家实力,家园的重建短期内可以完成,而且除了特别严重的灾区之外,其他一些灾害较轻地方的生产很快就会恢复。
  景学成:地震对粮食价格会有影响,但影响不大。首先,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家粮食储备还比较充足,尽管四川是粮食生产大省,但是不至于对全国粮价造成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道路交通受到损毁,川猪出蜀遇到困难,因此生猪生产周期内,食品价格还有上涨的可能,因此整个物价的水平也将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只要补贴得当,因地震造成的通胀将不会很大。政府希望将通胀控制在4.8%以内的目标本身实现就面临相当的困难,地震的发生可能给这一目标的实现再度增加了压力。

“紧缩”劳动力?

  【正方】
  景学成:由于四川灾后重建需要大量劳动力,许多劳动力打算留在四川形成劳动力回流的局面,支持灾后重建,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四川的劳动力输出。从劳动力方面的因素考虑,四川是劳动力输出大省,是广州等一些主要城市吸收劳动力的省份,这次地震可能造成劳动力成本增加。
  郭田勇:地震发生后,四川地区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劳动力回流现象。因为地震发生时,男女青年劳动力在外务工的较多。因此在灾后重建时,工程量大,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需求都很大,四川省的就业机会可能出现一次大规模反弹,吸引在外务工者回省支持灾后建设。但是对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对劳动力需求大的区域来说,这种劳动力回流现象可能造成这些区域用工压力的进一步增大和劳务价格的进一步推高。
  【反方】
  文跃然:一般来说,人力资源由两方面构成,一方面是现实的实际劳动力人口,从现在公布的伤亡人数来看,截至5月19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34073人死亡,受伤245108人,显然,劳动力减少是显而易见的。
  另一方面,此次地震严重影响了劳动力资源的再生能力,从很多数据和报道来看,此次地震损毁了很多学校,加之未成年人逃生能力不足,所以未成年人的损伤是巨大的。另外,地震也导致了很多家庭的破裂,这是影响劳动力再生的一个长远因素。
  此外,这次地震对中国沿海地区人力资源供给也是有影响的,但影响不会很大,虽然四川有很多在外务工人员,但这些务工人员并没有受到损失,只是从长远来看,影响可能会大,但中国很多劳动力密集产业较多的地方的产业格局不会因此而改变。
  虽然地震对四川之外的人力资源供给短期没有大的影响,但对四川本地经济的影响是致命的。近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很多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四川转移,这对四川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契机,但此次地震对四川来说,已经或部分丧失了这种劳动力优势。
  四川经济今后要取得一个长远发展,我认为每人补五六千元是无济于事的,关键是劳动力资源的尽快恢复。毕竟劳动力资源是经济长足发展的动力,是资金无法替代的,因为劳动力资源中就凝结着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对此,我建议,应该建立一个长期的灾区劳动力发展机制。比如说,可以派专家到四川,引导毕业生到四川就业,甚至移民四川。另外,对四川的生育政策要适当放宽,鼓励生育,尽快补充劳动力。
  袁钢明:劳动力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从实际考察来看,四川省年轻男女劳动力外出打工者居多,留在本省、在地震中受灾的居民多为老幼妇孺,因此劳动力的损失并不严重。

  相关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