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商品交易所:中国小麦的“避风港”
    2008-04-03    本报记者:闻有成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初春时节,黄淮海小麦主产区春意盎然,一派生机。记者穿行在河南、河北、山东、江苏等省调研,欣喜地看到正在广袤平原上生长的绿油油的小麦,已活跃在郑州商品交易所小麦期货交易的大盘上。在郑商所交易现场,记者看到,不论是强麦809合约,还是新挂盘的901、903合约,小麦期货行情大屏幕显示出,小麦还没有成熟,就成为粮食加工企业、粮食交易商和投资者交易的热点。
  2003年,经中国证监会批准,郑商所开展优质强筋小麦期货交易。5年来,强麦期货交易量累计达18亿吨,完成交易额33495亿元,在引导我国小麦种植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规避我国优质小麦市场风险、传导宏观调控政策和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近两年来,郑商所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搞好服务为宗旨,以构建“三公”、高效交易平台为目标,以科学的市场创新为动力,以有效的风险防范为保障,市场规模连续迈上新台阶,2007年实现了成交量同比增长101%,成交金额同比增长86%。其中强麦交易量和交易额增幅分别达166%和199%,市场影响力大幅提高。
  根据美国期货业协会(FIA)2008年3月10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在按照期货和期权交易量排名的全球54家交易所中,郑商所名列第24位,比2006年前进了6位。强麦期货位居全球商品期货成交量排名第7位。
  “我们不能把粮食期货变成一个高深的概念,而应该通过我们的推介和服务,让现代金融和新农村建设找到适当的结合点,让整条粮食产业链都能因为这一金融工具而受益。”郑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赵争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小麦期货成为中国粮食价格避风港

  记者从郑商所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小麦期货交易价格走势图上发现,从2007年4月2日开始到2008年2月27日,CBOT805小麦,也就是2008年5月交货的小麦,期货价格持续上涨,最高价格是起涨价的3.28倍,创出了美国自1973年以来35年的历史新高。其主要原因是澳大利亚、阿根廷、加拿大等世界主要小麦主产国减产,库存降到历史新低。
  与CBOT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小麦期货交易价格走势比较平稳。郑商所副总经理张邦辉解释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国连续四年粮食大丰收,小麦的供给量十分充足。特别是国家根据国内外市场形势的变化,及时决策,连续出库最低收购价小麦,我国小麦期货早在2007年11月15日就止住了牛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对记者说,粮食价格是百价之基,如果把它稳住,就意味着对整个物价水平有一个非常好的预期,郑州小麦期货在引导国内粮食供求平衡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日益成为中国粮食生产和价格的避风港。
  “我们种的小麦是‘郑麦366’优质强筋小麦,产量高,也卖得起价钱。”司寨乡平陵村的村支书萧洪生说。今年他们村种了3000多亩已签订订单的小麦,仅此一项就能增收24万多元。这是与龙头企业参与期货市场分不开的。
  “期货对我们太重要了!”金粒麦业的副总经理程好民说,如果没有郑商所的粮食期货市场,我们就没法分析价格状况,也就很难把握销售时机,价格只能随行就市,靠天吃饭。这几年我们和农民签订的粮食订单合同,每斤都比市场价贵几分钱,正是因为参与期货市场,我们才有底气这么做,因为我们的粮食能在期货市场上找到合适的时机卖掉。
  “通过期货交易,企业和农户间的订单为农户‘购买’了保险;而期市套期保值又为订单和企业经营‘购买’了保险。农户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企业增值赢利的空间和机会也大大增加了,促进农企双赢。”郑商所副总经理梅宏斌说。

培植小麦期货“白马湖模式”

  如果说让农民生产的小麦在期货市场上“卖得起价钱”,是粮食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对传统粮食销售方式的创新,那么期货标准对小麦品质的高要求,则促进了我国农业在生产阶段的现代化。
  让“农田车间化,农民工人化”,这是延津小麦生产中出现的新现象。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程好民对记者说,目前,延津县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已达到56万亩,占全县麦播总面积的95%以上,产量达到23万吨。而且该县小麦已突破行政区域向外扩展,优质小麦订单辐射周边2市6县,县外基地20多万亩,优质专用小麦的订单履约率始终保持在100%,年均订单收购量近30万吨,并形成了成方连片、因地选种、规模种植、科学管理的新格局。
  谈及强麦期货,“延津模式”曾被业内津津乐道。其实,郑州强麦期货为“三农”服务已诞生了类似的“延津模式”。在记者调研中发现,位于洪泽县的“白马湖模式”就是一例。
  据江苏省粮食集团总经理刘习东介绍,洪泽县的白马湖镇土地肥沃、灌溉便利,是传统小麦种植区。但因缺乏信息和引导,农民种植小麦收入偏低,积极性不高。2004年,该集团收购了白马湖一家小麦加工企业后,开始尝试“订单+期货”的小麦生产、经营新模式。
  一方面,集团所属企业根据期货市场价格与农民签订订单,给农民一个明明白白的来年收购价;另一方面,企业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相应数量的套期保值仓位,收购时根据价格变动情况,既可平仓获利,也可以实物交割,从而有效地规避了价格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

优质小麦产业化链条开始形成

  郑商所的强麦属于优良品种,其价格高于混合小麦。企业收购小麦时根据郑商所的品质要求实行优质优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面粉厂加工小麦最注重的是小麦达到某种品质的规模,如果没有规模,小麦品质再好,也无法提升面粉的质量,只有实行规模种植,小麦质量才有保证。而我国单家单户的小规模种植模式经常无法保证小麦品质的统一性及规模,影响了小麦加工品质的提高。延津金粒集团通过对优质小麦从品种、种植、浇水、施肥、管理的"五统一"保证小麦生产的质量。在白马湖,优质小麦同样实现了规模种植,提高了小麦质量,农民提高了收益。刘习东介绍,目前白马湖农民普遍种植的是9023号优质强筋小麦品种,仅此一项,农民每亩地就增收20元左右。
  以强麦期货价格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融小麦生产和流通于一体的“藁城模式”,是强麦期货催生的另一重要模式。强麦期货上市后,河北藁城永安国家粮食储备库的宋保垒主任非常重视强麦期货这一价格信号,及时将强麦期货的优麦优价和质量标准传递给当地的农业及科研部门,引导培育、推广适合市场需要的强筋小麦。
  河北藁城农科所所长张庆江说,过去,粮食部门和农业部门之间总是存在脱节,农业部门会推广他们自己培育的优质种子,而贴近市场的粮食部门则常常说,这些种子种出的粮食根本不好卖,不知道卖给谁,而强麦期货的出现不但提供了优质小麦的标准,还提供了优质优价的价格信号和市场,使农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什么是市场需求。现在有了市场,粮食部门充分发挥其在粮食流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强麦期货价格为指导进行小麦经营,及时将小麦的市场需求传递给农业部门,农业部门不再“闭门造车”,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优质小麦的种子推广和生产。在这一过程中,双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合作。建立起了一种多方共赢的模式,形成优质小麦生产的产业化链条,引导小麦种植结构的改善。

粮企用期货手段塑造新形象

  “小麦期货挂牌前,粮食企业是‘一条腿’走路,有了小麦期货市场之后,粮食企业就可以‘双脚’走天下了。”新乡市粮食局局长朱云卿介绍说,过去粮食企业全靠“傻大笨粗”的现货一条道经营,一年销售量达15亿公斤,企业仍然一片亏损。
  如今踏上优质小麦期货交易的轨道,新乡目前优质小麦面积在300万亩左右。为了在保证盈利空间的情况下让利于农民,购销企业通过期货做套保,利益通过中间的企业传导给了农民,使企业“一手托农民,一手托市场”,比如说企业的利润目标是6分钱/斤,只要超过这个空间,超过现货利润率,就可以让农民多受些益。通过优质小麦期货的平台,从农民到粮食经营企业,再到粮食加工企业,形成了一个效益增长的良性链条循环格局。
  益海粮油公司胡立业感慨地说,目前随着专用面粉需求的大量增加,面粉企业优质面粉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采购的优质小麦也越来越多。而优质小麦的市场价格变动则相对比较大,企业的规模做得越大,就越需要一种价格风险规避工具。益海长期持有期货套保头寸,目的就是为了规避价格风险,锁定原料麦成本。
  郑商所强麦期货市场规模的扩大,不仅吸引了河南省内粮食现货企业,其他省市的一些粮食企业也逐渐参与到期货市场中来了。
  江苏省粮食集团2006年粮油经营量200余万吨,主营收入20亿元,承担国家与省两级储备粮油管理60余万吨。近年来,该集团公司所承担的国家与省两级储备粮保管任务越来越重,大量的储备粮短时间内在区域市场上集中进出,对市场价格形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随着来粮价波幅的加大,轮换风险已经逐渐显现。而该集团公司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可以相当程度地规避轮换风险。
  江苏省粮食集团近两年连续在合适产地按照郑州商品交易所强麦交割标准大力组织收购。由于连续几年于同一区域收购优质小麦,公司在取得丰厚利润的同时也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2006年,该集团公司收购优质小麦2万余吨,为农民增收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省粮食集团总经理刘习东将小麦期货的作用归结为三方面,即正常轮库的保护器、增加收入的新动力和实施集团发展战略的好工具。我们每年轮库的小麦数量达60万吨,而且每次出库数量都非常大,许多人对此不理解,认为我们冒的风险太大了,刘习东说,但我们很有信心,因为背后有期货市场这个避风港。

  相关稿件
·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新批准九家会员单位 2008-04-03
· [期货•2008-04-02]连豆:反弹空单适量介入 2008-04-03
· 美“统一证券和期货监管”方案遭质疑[图] 2008-04-03
· [期货•2008-04-01]商品市场再次暴跌 2008-04-02
· [期货•2008-03-31]沪铜行情或将向上演绎 2008-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