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韩国、新加坡等外资西饼品牌纷纷进入国内市场“跑马圈地”,扩大市场占有率。很多传统糕点企业为了摆脱对传统节日的依赖,纷纷转战西饼市场。在目前国内西饼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国内连锁品牌如何应对国外同业带来的压力,从经营到技术,中国糕点业品牌化进程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传统糕点业转战西饼市场
每到传统节日,天津的一些老字号糕点店及新式西饼屋内总是顾客如潮,美味糕点成了“抢手货”。以桂顺斋为例,今年春节期间,全市12家店面就实现了1800万元的销售额,其中,津八件、清真大麻花等招牌中式糕点成功夺得了1400万元的市场份额,日销量最高达到了百万元。 据天津市糕点行业协会统计,2008年春节,天津市糕点行业总营业额超过了1亿元,增幅明显。但春节的糕点消费热潮一年只有一次,由于中式糕点对年节的依赖性较强,淡旺季相差悬殊,桂顺斋这样的老字号,12家店面平时的日销售额也不过10万元左右。于是很多传统糕点企业为了摆脱对传统节日的依赖,纷纷转战西饼市场。而一些连锁品牌西饼企业则在近年热衷“跑马圈地”,扩大市场占有率。 店内人员介绍,从平日销售来看,中点占到了六成,西点占四成,但西点带来的利润相对要高。另外,为了迎合中青年顾客的口味,老字号也必须扩大西点的市场占有率。 记者了解到,不光是桂顺斋,“大桥道”等其他名牌老字号糕点店近年也重点开拓西饼市场,西饼在企业利润构成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天津糕点业协会会长高树山表示,利润是一个重要方面,传统中式糕点的利润空间基本上已经固定,在30%左右;而西式糕点属于一个较新型的类别,利润有时能达到50%,生日蛋糕类最高能达到80%。所以这些传统糕点厂家都会向利润高、销路好、消费者喜欢的西点产品转移。
西饼市场竞争迅速进入白热化
看好西饼市场,除了急于寻找新利润点的老字号,一些个体西饼店也纷纷加入到掘金大潮中,加上品牌连锁企业的“跑马圈地”,利润较高的西饼市场竞争迅速进入白热化。 据了解,目前天津新老品牌的西饼店超过了500家,其中不少是个体小门面。在这样的小店里,各色西饼摆满了柜台,价格一般也比较低,由于不具备品牌优势,很多小店还纷纷推出了个性蛋糕、顾客亲手制作等特色服务来招揽人气。 一家小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算上店面租金、装修、基本设备及雇佣店员、原材料支出等,开这样一个店的先期投入需要20万-30万元。另外,受制于经营规模,小店的原材料进货成本也要高出很多,所以,成本压力对经营者的资金和管理能力都是很大的考验。 蛋糕、面包等产品的高利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个人投资者跃跃欲试。对此,高树山说:“目前市场留给小作坊式西饼店的份额已经很小,而且投资成本已经翻了几倍。另外,由于研发力量薄弱,不能形成品牌影响力,这也是目前很多小西饼店很难维持的主要原因。” 相对于经营规模及利润空间都较小的个体西饼店,一些大型连锁企业近年可谓是大展身手,在很多地方加紧“跑马圈地”,店面遍地开花。天津的好利来、津乐园、宾果士等西饼业新锐,少则有七八家连锁店,多则几十家。在人口密集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各种品牌的面包房、西饼屋、蛋糕店早已开始了针锋相对的竞争。 据高树山介绍,在中国周边的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一般平均1万人拥有一家西饼店,而在天津则是3万人一家,所以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保守测算,3年内,天津的西饼店总数可能增加一倍。
品牌及技术成生存关键
据天津市糕点行业协会统计,天津的西饼市场虽然有500多家店面,但是60%的市场份额被好利来、津乐园等十几家资金雄厚的大型连锁企业所占据,而且这些新力量的野心还不止于此。 目前,韩国的“巴黎贝甜”、新加坡的“面包物语”等外资品牌都已进入国内市场,这就再次加剧了西饼业资本“跑马圈地”的局面。天津津乐园饼业有限公司连锁销售事业部支美丽介绍说,不足四年的时间,津乐园发展到目前的36家店。“这36家店对我们来说还不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市场占有率,到明年我们可能会开到80家店,另外还会向外埠扩张。” 据分析,西饼业如果想形成规模效应,就只有走连锁经营,才会有物流、管理成本等方面的优势。 同时,业内人士也提醒道,连锁企业直接开店,在“圈地”过程中资金链一旦断裂,整个企业都会出现连带风险;而如果选择成本相对较低的加盟方式冲击市场,那么如何保证加盟店的标准化生产、经营、人员培训、标准化管理等,对连锁企业来讲也是个重大的考验;另外,培训机构的缺乏,也使人员成本走高,高级技师匮乏,这也让很多国内连锁品牌在“圈地”之后显示出了后劲乏力。 受多方面束缚的小西饼店如果不能迅速形成自身特色,未来的生存将步履维艰;而对于靠资本实力快速扩张的国内连锁品牌,如何应对国外同业带来的压力,恐怕是不仅仅靠资金就能够解决的,从经营到技术,中国西饼店品牌化进程当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