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及制品被"网售" 解救之战随即展开
老虎“变身”大猫 玳瑁被称“有机海洋宝石”
    2008-02-27    本报记者:呼涛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尼泊尔东部村庄巴姆当吉,人们站在被猎杀的母象尸体旁。新华社/法新

  有人惊奇地发现:牙材、大猫、西角、有机海洋宝石等模糊的名词和野生大象、老虎、犀牛的图片一同出现在某“网店”。
  随着互联网产业迅速发展和网络贸易快速普及,野生动物及其制品开始被不法分子搬上“网店”,人们熟识的“大老虎”“小野象”被“网售”。解救行动随之展开。

野生动物遭遇“网上直销”

  在互联网交易这一世界最大的交易市场上,小到人们掌中的手机、肩上的背包、口中的零食,大到汽车、游艇……上天入地,人们似乎真的可以“想啥买啥”了。但网络交易的隐蔽性、匿名性和不易规范性,也让一些不法分子将魔爪伸向了那些已经濒危的精灵——野生动物。
  以牙雕、牙材等词汇称呼象牙及其制品,以角雕、西牛角、西角、非洲牛角代称犀牛角及其制品,用海金、有机海洋宝石等代替玳瑁……在一系列“用心良苦”的掩饰背后,是对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违法贸易。珍稀的野生动物被剔骨去肉、精雕细刻,身上的“零件”无一幸免地被大肆出售;“大批要货、价格从优”等字眼更是让不法分子的有恃无恐暴露无遗。
  在网上非法交易中,象牙、虎骨、羚羊角制品成为收藏品,熊胆制品、虎骨酒、麝香被作为保健品和滋补品,活体野生动物被作为宠物、食品及用品,而玳瑁制品、各种野生动物牙则成为饰品和流行首饰。
  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中的野生动物贸易被公认为交易受保护的濒危野生动物最佳途径之一,被交易的物种和制品种类庞杂,数目繁多。其躲避查处和犯罪的手段日益复杂,跨国交易使走私更为猖獗。
  中国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濒管办)副主任孟宪林说,网络野生动物犯罪是个世界性问题。为了更好地履行国际公约,减少网络贸易对野生动物的危害,中国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广泛收集情报,严厉打击网络上的野生动物违法和犯罪行为。

打击初见成效

  互联网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贸易网络交易的状况非常复杂,具体体现为:网店以及实体店交替经营;国内、国际贸易兼营;狩猎野生动物及售卖制品联营多种形式并存。
  中国互联网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贸易的整治工作由国家濒管办牵头,联合了相关部门以及多家国内主要在线交易网站合作进行。国家濒管办在接到举报后,联合相关部门展开了数次执法行动。以某一大型交易网站为例,在2007年内发现的1300余件制品中,已经删除了961件。
  为打击网络野生动物贸易,国家濒管办还协同公安、林业等部门,加强与网站的联系和监督。相关部门对网上野生动物非法交易信息进行了清理、过滤,删除了那些涉及野生动物违法贸易的信息,并已着手进一步调查。通过举报,大量被非法贸易的野生动物制品被删除。
  与此同时,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最新发布消息,互联网野生动物贸易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针对互联网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贸易的整治工作已取得初步成效。
  “执法行动已经初见成效,超过80%的制品已被删除或勒令停止销售。各网站也表现出积极管理的愿望。”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亚洲地区总代表葛芮女士说。

任重道远的人类义举

  然而,由于网络交易的隐蔽性与高效性,打击网络野生动物贸易犯罪还面临很多挑战。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法人员利用互联网高速、便捷、隐蔽性强的特点,采用拼音、谐音、改变归类、甚至是使用英文等手段躲避网络管理方的检查。同时,被销售制品本身真假混杂,鉴别工作耗费执法机关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成为了执法的障碍。
  “打击网络野生动物贸易任重而道远,”葛芮说,“我们将继续发动公众参与网络监督和举报工作,为执法部门提供信息,也希望有关部门尽早完善立法,减轻执法人员辨别产品的工作负担,以提高执法效率。”
  近期,由国家濒管办组织召开了“控制濒危物种网上贸易”的研讨会。海关、林业、农业等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国内主要在线交易网站的代表,共同评估和分析了当前网络贸易的现状,并就网络野生动物贸易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对策性研究。
  据介绍,中国政府将与国际组织展开深入合作,吸取他们在野生动物保护等领域取得的经验。在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成员国中,中国也已经向CITES秘书处提交了网络监察及执法情况的报告,并号召全世界各国共同打击网络野生动物犯罪。

  相关稿件
· 关爱野生动物 展现自然生态摄影魅力 2007-09-05
· 武汉白沙洲市场:竟卖野生动物 2007-08-20
· 近40万尾水生野生动物放归长江 2007-04-23
· 美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称部分克隆动物可食用 2008-01-17
· 英国善待动物超市推出新型鹅肝酱 2007-12-05